甘肅隴南地區(qū)漢族喪葬習俗
妙蕊氏
老人死去,名曰“過世”,“去世”,或“謝世”,所謂“紅白喜事”之“白喜事”,就指為去世老人辦喪事,一般人家均用棺材,實行土葬。
送終:老人病危,親朋鄰里帶禮物(多為食品)探視,多說吉祥寬心話。臨終前家族訣別。子女出門在個者接到父母病危消息后須星夜趕回,在斷氣之前趕到,謂之“跟氣”。
停靈:為死者凈身、更衣。然后將尸體放靈堂內(nèi),以紙錢覆面,上香、焚紙錢,點燈,子女動哭聲。
守靈:出殯膠在靈堂,孝子坐草待守,朝夕不離,親友來吊唁,孝子跪迎跪送。
報喪:停靈后,由別人陪同孝子到全村名家叩頭報喪,并派人告知遠近親友,另派兩名老成持重的人去“請外家”(如死者是男,去請其舅父,死者是女的去請其娘家人),“外家”須帶三牲祭品(即煮好的全雞、羊頭、豬頭)和“帳幃”等禮品,到死者家門口時,孝子必須跪接,還要設(shè)香案,跪聽“外家”有何要求,待外家允許后,才能發(fā)喪。
戴孝:也稱“破孝”,若家境寬裕,孝子、長孫穿長孝,其余男的戴短孝,女的戴長孝,戴長孝與穿長衫者須腰束麻帶,謂之“披麻戴孝”。
出紙出告喪牌:發(fā)喪的前一天下午,請陰陽、道師或和尚寫挽聯(lián),出到頭紙和告喪,(上寫死者的出生年月,孝子,孝孫的姓名)。死者的家屬及親戚到院悼唁,哭聲震地,孝子將寫好的告喪牌恭敬地端到門外放立,和尚、道師開始誦經(jīng)做道場,超度亡魂,親友到靈前悼唁。
出殯:亦稱“送葬”,村中兒童拿著花圈、金山、銀山、童男童女,在前開路,孝子手拿陰魂傘扶柩號哭而行,送到墓地安葬,陰陽、道師或和尚吹門外嗩吶,敲打鼓、鈸送出村處,家境寬裕者還用白布牽引靈柩,謂之“扯阡”,送完葬本家還要請請村友“吃喪飯“。
攢三:送殯后的第三天,子女家屬須到墳上添土,燒紙錢謂之“攢三”。
懺七:從死者送葬當日算起,每七日為一七,舉行悼念活動,分頭七、三七、五七為終,懺七儀式一般由出嫁女兒操辦。
念百天:死者去世一百天,舉行悼念活動,請陰陽,道師或和尚誦經(jīng),稱“念百天”。
周年:亦稱整年,死者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都要請陰陽、和尚或道師誦經(jīng),唯三周年隆重,念三周年,孝子除孝服,亦稱“換孝”,三周年過后再無大的經(jīng)事活動,只在逢年過節(jié),子女上墳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