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伍子胥的人生 一切為了報仇(3)
分手達人
汝生時枉有目珠——鞭平王之尸
在吳國,當時的吳王僚是夷昧的兒子。夷昧共兄弟四人,老大諸樊,即光父;老二余祭;老三便是夷昧;最小的是季札。其父執(zhí)政之時,因四子季札最為賢能,想傳位于他,但季札推讓不納,于是就立囑于諸樊,并要求兄弟依次當政。當王位傳到季札時,季札仍然堅拒不受,夷昧之子僚便趁機稱王。公子光是季札之子,他認為本該屬于自己的王位卻被堂兄僚搶占了,因而一直對僚懷恨在心,總想奪回王位,只是對僚身邊的掩余、燭庸、公子慶忌(這三個人在當時的吳國相當厲害,對吳王僚也非常忠心)有所忌憚,只好再尋時機。
來到吳國的伍子胥并未急于求見吳王,而是混跡于街市之中,吹竹簫以明心志。吳國大臣被離發(fā)現(xiàn)了他,將其引薦給了吳王。此時公子光也看中了伍子胥,只是下手晚了一步。吳王很欣賞伍子胥,許諾要替其報仇雪恨,并拜伍子胥為上大夫,委以重任。
公子光擔心吳王重用伍子胥后,自己奪取王位的大計愈加難以實現(xiàn),便對吳王僚說:“您貴為一國之主,而他乃村野匹夫,您怎能答應(yīng)他的請求?再說,楚強,我們與之作戰(zhàn),勝少負多。即便取勝也只是替他一人報仇,泄了他的恨;若是不勝,會給我們的國家?guī)矶啻蟮臑?zāi)難?”吳王覺得公子光言之有理,于是決定不去伐楚。伍子胥得知消息后,就辭了官,和公子勝到鄉(xiāng)下種地去了。而此時的公子光又來了一招,讓吳王與伍子胥的關(guān)系來個徹底了斷,他對吳王說,伍子胥因您不肯替其報仇,已是懷恨在心。于是吳王對伍子胥更加疏遠了。
此后公子光就去找伍子胥,向其表達了自己的心志。并說,如果伍子胥能助其當上吳王,他會替伍子胥報仇。這不失為誘人的條件,對伍子胥來說,他可不管誰當吳王,只要能報仇就行。于是伍子胥答應(yīng)了,并向公子光推薦了自己的結(jié)義兄弟專諸,準備伺機刺殺吳王僚。
吳王僚十一年(前516年),楚平王熊居病死,昭王熊軫即位。伍子胥得知后,非常悲憤,平王已死,父兄之仇未報,這可怎么辦?由于伍子胥報仇心切,竟然一連三天未曾進食。后來他想出一計,對公子光說:“你現(xiàn)在可以勸吳王趁楚君新喪攻楚,并讓其用掩余、燭庸、公子慶忌為主將,而你在行軍途中可假裝摔傷而要求返回,這是你除掉吳王僚之絕佳時機?!?/p>
公子光依計行使。待吳師伐楚出征之后,他邀請吳王僚去家中做客,品嘗在太湖請到的一位名廚做的炙魚。這位名廚不是別人,正是專諸,他去學烤魚,正是投吳王僚之所好,以尋機刺殺吳王僚,報伍子胥的知遇之恩。吳王僚果然上當,最終被專諸刺死。而此時在外的掩余、燭庸、公子慶忌聞訊后只得逃往他國。
此后,公子光即位,即為吳王闔閭。闔閭?cè)蚊樽玉銥椤靶腥恕保ㄕ乒艹P聘問之官),“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并命他主持修筑國都城池,修建倉庫,鑄造兵器,編練軍隊,訓練士卒練習騎射及駕馭戰(zhàn)車、戰(zhàn)船等,準備稱霸中原。
就在這時,伯來吳投奔伍子胥。伯本是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他的父親伯郄宛是楚王左尹(令尹的助手),為人耿直,賢明有才能,深受百姓愛戴,因此受到了少傅費無忌的忌恨進讒,被貪得無厭的楚令尹(國相)囊瓦所殺,并株連全族。伯僥幸逃出,聽說伍子胥在吳國混得不錯,就跑來投奔子胥。同病相憐,而且有著同樣的仇恨和仇人,伍子胥自然非常熱情,倆人一見如故。于是,伍子胥就把伯推薦給吳王闔閭以求重用,而這也為伍子胥后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