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如何智斗龐涓
楓無痕
在人的一生中,該裝傻時裝傻,該聰明時絕不含糊。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形容一個人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說一個人聰明,或是傻,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一種人卻好像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他們有時候很傻,有時候卻又很聰明,讓人捉摸不透,如同打醉拳一般。這樣的人是真傻,還是假傻呢?事實證明,如果這樣的人不是個真傻子,碰巧做了幾件了不起的事情,那么他就是為人處世的高手,因為他們懂得把握時機,知道在該傻的時候利用傻氣躲避災難,又能利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贏得勝利。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孫臏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孫臏原來是叫孫賓的,之所以改成了孫臏,是因為他受了臏刑。臏刑是一種殘酷的刑罰,簡而言之,就是剔除膝蓋骨。孫臏是個雙腿殘廢的人。當然,他不是天生殘疾,會落得如此境地,全因他的同門兄弟龐涓所賜。
龐涓和孫臏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學成之后,龐涓回到他的故土魏國,并對孫臏許諾,如果自己要是得到重用的話,一定向魏王舉薦孫臏。當時的孫臏單純、樸實,信以為真了。其實龐涓是個小人,他心胸狹窄,學藝的時候就很嫉妒孫臏的才能。龐涓的確也是才能出眾,回到魏國之后,很快就打了幾場勝仗,獲得了魏王的重用。此時,龐涓想起了孫臏,卻不是向魏王推薦,而是擔心孫臏的才能高于自己,一旦孫臏出山的話,自己的光芒會被掩蓋。所以他故意將孫臏騙到魏國來,卻又對魏王說孫臏私通齊國,對魏國不利。結果孫臏受了臏刑,這時他才看清龐涓的真面目。
或許,每個人都有單純的時候,尤其是處世未深,經(jīng)驗不足的時候,這個時候,別人說什么他們都不愿相信,他們相信朋友,相信義氣,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直到受到傷害,被出賣以后,他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天真,猶如很多人說:“當時太小,太天真”一樣的可憐、可笑。孫臏吃過了苦頭,且熟讀兵書,攻于謀慮,當然也意識到了現(xiàn)實的殘酷。而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將本文主題的前半部分完美地演繹了出來。那么,歷史的教訓就在眼前,萬不可偏執(zhí),認為這只是個故事,你該注意孫臏是怎樣做的?這樣做了,又得到了什么?
孫臏殘廢之后,龐涓還是派人監(jiān)視著他,嚴密的監(jiān)視著。孫臏知道自己危在旦夕,要為自己想辦法,于是他開始裝瘋賣傻,一會兒大哭大鬧,一會平靜如水,十足的瘋癲態(tài)??杀M管如此,龐涓還是不信。如果當時也有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話,孫臏獲獎是但只無愧的,他為了將自己的瘋癲之態(tài)演活,白天混跡市井,晚上睡豬圈,還吃豬糞。如此反復,真假難辨,最終,龐涓相信了,對其監(jiān)視的程度也放松了。
后來,齊國的使者來到了魏國,孫臏趁監(jiān)視松懈的時候拜見了齊使,齊使聽孫臏的談吐,一方面驚為天人,另一方面同情其遭遇,于是助其逃走,將其藏到了齊使的馬車里。孫臏終于逃出了困境,為他下半生的輝煌拉開序幕。孫臏要是不懂裝傻,龐涓就不會放松警惕,他也就沒有逃離困境的機會。很多時候,人們?nèi)菀资芾?,關鍵的原因就在于不懂裝傻。有時,學會裝傻,就遠離了危機。因為你一裝傻,就表示你是傻的,別人是對了,一方面成就了別人的榮耀,另一方面也會放松別人對你的警惕,降低別人對你的敵對意識?,F(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懂裝傻,就吃了很多的傻虧。
有一個大學生,剛入職不久,公司老總就發(fā)話了,說是新員工入職,不妨談談自己對公司的看法,多提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坦白說,那家公司的的體制確是有些弊病的,但是沒有敢說,除了小明“干冒天下之大不韙”洋洋灑灑的幾千字文稿全都“記錄在案”,在會上指了出來,上至領導作風,下至員工待遇,而且還真的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聽了這個大學生的意見,老板的臉色是很難看的,這不是當面扇他的耳光嗎?可表面上老板還是拍掌稱快,夸獎其說的精彩,事實上卻沒有采納這個大學生的半點意見。結果,試用期還沒結束,這個大學生就被“莫須有”的罪名給踢出局了。之后這個大學生還找了幾份工作,盡管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可天不隨人意,這個大學生還是不能穩(wěn)定下來,實現(xiàn)自己“做出一番事業(yè)”來的理想。這個大學生的不幸就在于他不懂裝傻,別人都不提,你干嘛要提呢?這不是在老虎嘴上拔牙嗎?所謂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這個大學生是不懂的,更不懂什么叫明哲保身,被踢出局就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