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主要食品與進餐禮儀
欲蓋彌章
酥油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牧民煉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離器還沒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區(qū),人們提煉酥油仍然是用土辦法。牧民婦女將奶汁稍為加溫,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便浮了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有許多種吃法,但主要的是用于制作酥油茶。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時刻不可缺少的食品。藏族群眾,特別在牧區(qū),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熱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調(diào)和著吃;逢年過節(jié),老鄉(xiāng)們炸果子、“卡賽”,也用酥油。
酥油茶
這是藏族群眾每日不離的飲料。一般藏族群眾早上定要喝上幾杯酥油茶,才去勞動或工作。到藏族群眾家中作客,一般都會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將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羅”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水乳交融,再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了。酥油茶因為有酥油,所以能產(chǎn)生很大的熱量,喝后可御寒,是很適合高寒地區(qū)的一種飲料。酥油茶里茶汁也很濃,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
藏族喝酥油茶,還有一套規(guī)矩。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滿,客人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是藏族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