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完顏村皇甫圣母信仰及其民俗(3)
鈺文氏
二、廟會祭祀
1、祭蟲王
祭蟲王,在廟會的先一天下午,道士發(fā)文后,法師手持旋鼓,有節(jié)拍,有韻律的邊打邊唱。其中一名法師在猛力的旋鼓聲中,手持麻鞭在自己脫得精光腰部纏打,打聲洪亮,攝人心魄。隨即竄上桌子,在急促的旋鼓聲中,手持小刀,在自己的背部中間開刀,流出一些鮮血,浸漬于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小白旗上,殺一只大公雞,將鮮血也要淋上旗子,分發(fā)給各戶,插進莊家地里,叫“祭蟲王”。
2、請神
請神在廟會的先一天晚上,子時。此時,夜已深,萬物寂靜,沒有喧囂,沒有蟲鳴,眾人手捧香燭,點著火把,去湫洞迎神。此情此景,被夜色裝點得神秘而嚴肅。
3、迎神
請神的人還未回來,迎神的人已等在半路,抬著鼓,手里捏著嗩吶,等人還未走近,迎上去,相互作揖焚香,在喇叭和鼓樂聲里,畢恭畢敬的把圣母牌位供奉在神像前。
4、圣母坐娘家
迎神回來,選擇一塊空地,請出圣母娘娘和楊泗將軍的轎子。面朝東方,向神靈回奉敬拜,之后抬圣母轎子去湫洞坐娘家。道士吹奏弦樂,信眾舉旗揚幡,隊伍浩浩蕩蕩,一路向九頂梅花山方向延伸。
圣母坐娘家,遇到大的祭祀活動,也去縣城的營門上。在營門上有地叫皇甫店,居住在那里的村民據(jù)說是圣母的娘家人。解放初,營門上有楊長盛,張舒文,還有一位河南籍的會長,參與皇甫圣母祠的廟會活動。
5、放銃炮
放銃炮,又稱“祭將軍”。放銃炮,是祭祀武神。熱鬧氣派,有驅(qū)邪鎮(zhèn)魔的祈愿。一般選擇村中的五圣宮。
祭祀前,殺一只白色公雞,把雞頭用紅布包好,塞進已裝好火藥的銃炮里,隨著炮聲,雞頭被沖上天空,寓意神靈已領(lǐng)牲。
6、拽神
選擇一塊空地,請出圣母娘娘和楊泗將軍的轎子。面朝東方,向神靈回奉敬拜。拜后,由青壯年男子抬轎,穿行田野村巷,根據(jù)神靈意愿,向四野狂奔。時而急促如飛,時而緩如流水,達到人神忘我的境界。楊泗將軍的轎子只需一人駕駛。圣母轎子有四人抬,四人幫。幫轎人和抬轎人為兩個村子。要想讓拽神這一活動表演的完美無缺,就要看大家配合的默契程度。
拽神是整個祭祀活動最為精彩的部分。道師每發(fā)一次文,要拽一次。發(fā)文就是頌揚神靈功德。圣母廟有三十六幅壁畫故事,也就要拽神三十六次。
7、跳神
跳神開始,道師先發(fā)文,發(fā)文后,跳神進入高潮。法師手持旋鼓,鼓上有幾串鈴環(huán)。打擊時,鼓聲咚咚,鈴環(huán)噌噌。身穿燕尾長衫,五彩條裙的法師,法師左手持鞭,右手持鼓,邊打邊唱,時而旋轉(zhuǎn),時而將鼓擲上天空,表演許多花樣。隨著跳神項目,內(nèi)容的不同,節(jié)奏也隨著變化。左手持的鼓有抖,搖,擅,翻,磕等,還可搖動鈴環(huán),不停地擊打。右手擊鼓有點,彈,掃,劃等,還可停頓擊打,單手單拍,騰空旋轉(zhuǎn)。唱的曲調(diào)隨內(nèi)容變化有“歡聲”“怨聲”“嘆聲”等。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完顏村的爐子嘴有法師劉漢杰,劉斌杰兄弟熟悉跳神套路,常到各地廟會參加跳神活動。后傳一名叫史師三郎的徒弟,現(xiàn)住城關(guān)鎮(zhèn)的瑤池。
完顏村的跳神祭祀,今已無人傳承,難以復原。
8、送神
祭祀活動結(jié)束時,要到村口,燒紙,鳴炮,送諸神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