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神話對土家族的影響(3)
璇璣
二、白虎神話對土家族宗教習(xí)俗的影響
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咸豐縣志》中寫道:“……土家族的統(tǒng)一的基本信仰,則是‘白帝天王’和覃、田、向三位土王。這與‘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等密切相關(guān)。解放前五谷坪的向家蓋,黃木坨的斷頭河,大壩的小梅埡,十字路的高灘,土地坪的齋堡,都建有白帝廟、向王廟、白帝天王廟,內(nèi)供白面、紅面、黑面三尊神像。白面神為廩君,是主神,居中;紅面神代表赤色一系,居左;黑面神代表黑穴四姓,居右?!缒?,本縣土家還供有‘坐堂白虎’鎮(zhèn)宅,‘病則無醫(yī),惟椎牛羊,巫師(司)擊鼓搖鈴卜竹卦以祀鬼’,或到天王描土王描許愿,給天王、土王菩薩解錢。”由這段記錄可以看出土家族原始先民們將含有宗教性的神話作為自己崇敬、信仰白虎的依據(jù)。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廩君也就轉(zhuǎn)化為白帝天王了。
土家族之所以會信奉白帝天王,是因為白帝天王是土家人將作為氏族血緣標(biāo)志和氏族團結(jié)象征的白虎尊為神靈后所塑造的形象。原始圖騰與土家族最早的氏族首領(lǐng)廩君融為了一體使得廩君神話更加趨向于完整。在遠古,當(dāng)四姓“因共立之”之際,那位帶領(lǐng)部落族眾開辟生活新領(lǐng)域的部落聯(lián)盟盟主在族人的心中便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廩君壽終正寢之后,人們?nèi)匀幌M@位不平凡的英雄能夠世世代代保佑自己的子孫。但作為民族英雄的廩君畢竟已經(jīng)不在人間了,不可能在現(xiàn)實中保佑自己的子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自然的將廩君遷居于廟壇,使其成為享受祭祀香火酒饌的神虎,請求他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的族眾.既然廩君已經(jīng)成為享受祭祀的神虎,為了歌頌其威靈就得避諱稱其為虎。因為這個原因,土家人于是改稱其為帝,并冠以“天王”的爵位,從而表達自己對廩君至高無上的崇敬敬仰之情。
這樣改換稱謂一是因為“利”與“帝”讀音相近,符合土家人稱“虎”為“利”的語言習(xí)慣;另一方面,在古時“虎”字本來就可以寫為“帝”。在清代學(xué)者杜文瀾編著的《古謠諺》中就記錄著這樣一句諺語“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這句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古謠諺說明將“虎”寫作“帝”在當(dāng)時是極其稀疏平常的事情。仔細分析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斷言正是有了白虎神話的流傳才形成了土家人世代信奉白帝天王的習(x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