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方言(2)
搶救愛
沖涼—洗澡。原為天熱時節(jié)用涼水沖淋身體以圖涼快叫“沖涼”,進而延伸到冬天用熱水洗澡也稱“沖涼”。
河粉—用大米粉切蒸而成的粉條。這種粉條以廣州沙河鎮(zhèn)(現為沙河街)所制作的最為著名,因此被稱為“沙河粉”,簡稱“河粉”,或單音“河”(如說“炒河”、“湯河”、“蒸河”等)。
經濟、文化類米路——搵:尋,找;米路:生路,活路,即謀生。大米是廣東的主食,過去為了溫飽(吃飯),要千方百計謀生,因此稱“搵米路”。
食谷種—“谷種”是水稻的種子?!笆彻确N”即“吃老本”。
喉底—本領,能耐。原指粵曲演員的唱功。
古仔—故事,簡稱“古”。舊時讀書人說的歷史故事,稱為“講古”、“講古仔”。
歷史、風俗類賣豬仔—被人出賣。源于20世紀初以前,許多貧苦青壯年被迫或被誘騙到國外做苦工,因為一簽合同就被迫上船運走,失去人身自由,猶如賣豬仔?,F在此詞語已泛用,如明明買票搭這部分共汽車,后被“車主”轉賣到另一部公共汽車,也稱被“賣豬仔”。
金山客—北美洲華僑。“金山”指舊金山。有時也泛稱
過番—出國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