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縣喪葬習(xí)俗
寒珍
河北邱縣喪葬習(xí)俗
送終
人在病危彌留之際,子女要日夜守候在身邊,如果死者咽氣時子女不在身邊,就是不得“濟”,被世人視為不孝。故而老人臨終前,子女千方百計急速回到老人身邊,聆聽老人臨終教誨,為老人送終。
裝殮
人死后,即時燒“倒頭紙”,舉哀痛哭。在尸體僵硬前,為死者穿“送老衣”(壽衣、鞋帽、褥子要全新)。子女在為死者穿壽衣時不許哭。移尸于正屋中間靈床上,用白布條將死者兩只腳纏正,俗稱“攀腳帶”。尸體上蓋藍布蒙頭、胸口放一盤鹽。死者口含制錢一枚,衣袖內(nèi)放食物、麩皮和紙錢(食物是去冥府路上給攔路狗吃的,麩皮過螞蟻山喂螞蟻,錢是給攔路鬼的買路錢,俗說去冥府路上渡河、過橋都需用錢)頭前點長明燈,燃香一支,子女晝夜守護。大門口或巷口插一小幡,俗謂“挑錢”、“紙咕嘟子”,男左女右,作為死喪標(biāo)志。
報廟
人死后,孝子要到土地廟燒紙,俗稱報廟(傳說,人死亡后,三日內(nèi)不能即達陰曹地府,則暫住本地土地廟中,求土地爺照應(yīng))。解放后,廟已拆除,此俗自行免除。
報喪
人死后,孝子即請人向親友報喪,報喪亦稱“告喪”、“訃告”。傳統(tǒng)的報喪要寫喪帖,現(xiàn)在只去人向親友說明死者亡故時間即可。報喪人不許進大門,叫人用草木灰圍住門才可進家(以防把鬼魂帶入親友家)。外出子女及親友接到訃告后,不顧一切地上路奔喪。出嫁的女兒聽到訃告,會一路哭著來奔喪。親友接訃告后,當(dāng)天備燒紙吊孝,靈前三鞠躬或四叩首,然后到帳桌領(lǐng)孝帽。執(zhí)客告之出殯日期和有關(guān)事項即行告退。朋友和同事接訃告后,要帶花圈或挽幛及現(xiàn)金,靈前三鞠躬,孝子還禮后即行告退。如果是女喪,首先告知死者的娘家人,當(dāng)娘家人問清死因及喪葬規(guī)格,覺著沒有奸詐欺瞞、喪事操辦合理,才允許入殮蓋棺。
送盤纏
人死后當(dāng)天夜深人靜時,子女及近親屬于十字路口燃香、燒紙、燒紙咕嘟,為死者送赴冥府的路費;有的還燒紙馬、紙車、紙轎等,讓死者免受路途之苦,請求死者帶走災(zāi)難、瘓病,保佑全家人平安無事。
破孝
送殯者要著孝衣孝帽,男戴方形孝帽,束孝帶。大孝子的孝帽角綴花羽,垂于腦后。父死綴左角,母亡綴右角,父母雙亡綴兩角。如長子早逝,由長孫代替稱承重人。直系女子著孝衫、孝帶,媳婦只著孝帶。出閣的女兒還需到婆家討孝,孝衣脫放門外,給公婆叩頭,經(jīng)公婆允許,才可穿孝進家。
舁殮
即將死者放入棺材中,多在夜深人靜時舉行。先掃凈棺內(nèi)雜物,于棺底散放柴灰,灰上放壓背錢七枚,放褥子、枕頭,由孝子孝女抱頭,將尸體移入棺內(nèi),上覆藍布蒙頭。用帶籽棉花凈面,向后扔,孝男女撐包接,俗稱“留子”。死者不許登空,在棺后頭放二塊土坯。蓋棺帽,不封口,移位于靈棚或正屋中間。棺前放供桌,衣飯罐,長明燈,香爐等,吊竹簾將棺木和供桌隔開,桌前設(shè)燒紙爐。
祭奠
祭有哭祭、靈前祭和路祭。哭祭是每天五更、早飯后和晚飯前,孝男孝女圍尸痛哭哀悼。靈前祭是死者子女或親友在響器的吹奏中跪拜祭奠。路祭是在靈柩送往墓地途中,街坊、鄰里設(shè)香案于路中祭奠。祭可行9叩首、12叩首、24叩首、48叩首。
出殯
喪家請威信高、懂禮儀的人充當(dāng)喪事總理,俗稱大執(zhí)客。有身份地位或富裕的人家,還要請德高望重有權(quán)勢的人當(dāng)禮賓先生和點主官,主要是管理喪事。現(xiàn)在禮賓先生和點主官已免除,一般由執(zhí)客或紅白理事會操辦喪事。
喪家停靈
一般為三天,有停放五天、七天或更多天的,這要根據(jù)死者的身份地位、家庭、家族大小和貧富而定。現(xiàn)今一般停靈三天,小口則要當(dāng)天出殯。
發(fā)喪日早晨,孝子領(lǐng)人到墓地挖墳坑,選好墓穴,中間和四角各挖一锨叫破土,然后由街坊動手挖掘。中午,親友們陸續(xù)來吊孝,靈前悼念后,到賬桌上紙禮(現(xiàn)金)和祭品(饅頭)。如是女喪,必須等娘家人到齊,方能出殯;如果兒女不孝或棺木、壽衣辦的不好,則可能發(fā)生娘家人鬧喪事件。
空肚不能上墳,發(fā)喪前送殯者都要吃口飯,棺木封口前,子女們要依次為死者凈面最后一次瞻仰遺容,向死者告別。用死者圍脖的棉花沾清水擦臉,扔出棺外,叫“留子”。后由孝子把蒙頭向后拉到胸口,撕下余的部分,叫“扒財”。隨后封棺,子女們要喊“躲扣”,材蓋釘子孫釘時要喊“躲釘”。
起靈前掛孝。岳父家為女兒和女婿掛孝,婆家人為媳婦掛孝,未結(jié)婚的子女則由本家掛孝。按當(dāng)?shù)亓?xí)俗,男喪掛左肩,女喪掛右肩,父母雙亡掛十字孝,孫子孫女等隔輩人用色布或花布,謂花孝。靈柩起喪前,將紡車放棺上搖動幾下。孝子于靈柩前跪摔“老盆”。老盆為小陶盆,男喪鉆五孔,女喪鉆七孔,貼金銀箔。老盆由長子摔,如長子早逝,則由長孫摔,叫承重孫。若是由別人摔,則將摔盆者與死者的關(guān)系確定為繼承關(guān)系(老盆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因為這盆是死者的鍋,摔的粉碎才好帶到陰間)。長女拍材頭。老盆一摔,靈柩車或架子起動。指定一人提斗,一路撒紙引路,讓野鬼搶錢走開。孝子扛引魂幡由人架扶在前,其他人執(zhí)哭喪棒后隨,靈柩后為紙馬、紙轎、金山、銀山、聚寶盆、搖錢樹、紙樓、紙童男童女、花圈等。近年來增加紙糊的彩電、空調(diào)、小轎車等。根據(jù)喪家的情況,冥器有多有少。送殯女眷依親疏關(guān)系、輩份大小排列,坐車隨在后面。有錢的大戶人家,為講排場,前有獅子舞動,響器吹奏、開路鬼、響導(dǎo)神引路,以增加熱鬧氣氛。
棺木下葬后,把隨葬的衣飯罐放入墓坑棺材前,由孝子矯正棺木方向。將引魂幡、哭喪棒投入墓坑,即開始填土,孝男自左向右正時針行,孝女自右向左逆時針行,繞墓扒土一周之后,埋墳人一齊動手,突擊快埋,一氣堆成墳丘。孝子墳前焚燒冥器和紙錢、留花圈插墳前。其他送殯人退回,孝子再燒一次回頭紙。
如果是女喪,丈夫先死,娘家人要爭材頭。據(jù)說,女材頭前于男材頭,娘家人越過越富,女材頭后于男材頭,娘家人越過越窮。母喪出殯第二天,外甥男女要到舅家“收淚”,意在勸舅家人節(jié)哀。喪葬三天,孝男孝女上墳燒紙、添墳。
七祭人死后,每七天兒女要到墓前燒紙祭奠一次。過完七個七天,叫盡七。閨女不燒雙七紙。以后百天、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均要燒紙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