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民間風俗 美棲花燈會
嘉木郎
20世紀30年代,每逢中秋佳節(jié),丹桂飄香、金谷輝煌之際宜興徐舍鄉(xiāng)美棲村的人們,在一年豐收在望之時,總要舉行花燈盛會,吸引著周圍數(shù)萬群眾,前往觀看。
美棲村分東西北三塍,每當燈會之際,各扎大型臺架燈,高以丈許,以爭好評。其中“唐僧取經(jīng)”燈座,單蠟燭釬就有13斤,遠見燈座山巒起伏,怪石嶙峋,巍巍險峰有曲徑,懸崖削壁見勝景,綴有奇花異葩,蒼松翠柏,光彩奪目。可見豬八戒以釘耙于荊棘中開道,唐僧跨白馬前行,沙和尚肩挑行李殿后,充分表達了他們西天取經(jīng)的堅強意志和旅途艱辛,孫悟空則以鋼絲纏繞,聳于燈座頂部數(shù)尺,遠看仿佛矗立云霄,形象逼真,令人嘆絕。
美棲花燈制作多樣,內(nèi)容豐富?;纛悇e可分掛、提、掮、挑、抬等。內(nèi)容有昆蟲鳥獸、花奔人物和成套的組合,如十二月花名、十二樣生肖,還有“東吳入贅”、“負荊請罪”等戲文以及富有象征意味的風穿牡丹、麒麟送子、和平白鴿等等,不勝枚舉。此外,美棲花燈藝術(shù)性高,精致絕倫。單是“花擔”,一挑,燈明火燭肴128盞之多。遠視燈火輝煌,及近可見一婀娜多姿的古裝少女,雍容典雅,肩挑花擔,一步一踮腳,配合舞姿,以供觀眾鑒賞。但見彩色扁擔,繞有二龍嬉珠于中,兩端龍尾,各裹花團錦簇、里外精致的花籃成擔。細視之可見棱角、色彩、詩文、書畫、刻紙相間,加之選料講究,燈燭生輝,燦爛奪目。多數(shù)花燈能自動,如斗雞、斗羊、對獅等,頭頸翅爪能動,斗羊則可聞雙角相撞之聲,生動活潑。
每次燈會以觀音會的名義,由會頭或村中長老出面籌募經(jīng)費,再分工購買燈彩和其他配用材料,如大小蠟燭、竹子、鉛絲和各色紙張等。選祠堂、廟宇為扎燈地點,提前一個月進行。八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為行燈之期,這時夕陽西下,明月東升,燈彩齊明,排列成行,如一條萬點金光的火龍。走在最前面的是放銃的人,相隔數(shù)百步,放上一銃,表示燈彩即到。緊跟著的是馬報,馬報分頭報、二報、三報,皆童男,著古裝,手敲小鏜鑼。村中長老或會頭手執(zhí)燈花令箭,上面寫個“諭”字,表示出燈是奉神的旨意。后面是大字燈,每人掮一個宇,字有一丈見方,字面排列為“合境平安”、“五谷豐登”等。燈會的第三天下午,以放銃為號,大家去領(lǐng)燈團子,說是吃了可以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