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

<sup id="mtwjv"></sup>
<legend id="mtwjv"></legend>

    湖南醴陵的10張文化名片(2)

    晗日桑

    象尊—見證悠久歷史的文物瑰寶

    湖南醴陵的10張文化名片

    20世紀70年代在醴陵仙霞出土商代王室酒具青銅象尊,高22.8厘米,寬14.4厘米,長26.5厘米,重2775克,象形,腹空,通體呈碧綠色,前額扁平,眼眉突起,耳朵粗大,突露門牙,鼻向前伸,軀體肥大,四肢粗壯,形態(tài)生動,花紋精致,以云雷紋飾地,表飾饕餮、蟠虺、兜龍紋。象尊為國家珍貴文物,由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展出。醴陵古稱“淥國”,東漢始置縣,歷來為封公侯之地,漢封長沙相劉越為醴陵侯,最有名的為南朝梁江淹封為醴陵侯,南北朝淳于量封為醴陵公。王室象尊見證醴陵悠久歷史。

    扁豆雙禽瓷瓶—陶瓷藝術的登峰之作

    湖南醴陵的10張文化名片

    醴陵生產(chǎn)的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瓷器花瓶,瓶高46.8厘米,撇口直徑20厘米,型如鳳尾典雅優(yōu)美,瓶體潔白如玉,釉面晶瑩潤澤,花面清新雅麗,彩飾扁豆寓意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雙禽寓意互敬互愛和諧美滿。1915年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與茅臺酒同獲一等金牌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顛峰”。2004年又以“世界和瓶”之名驚現(xiàn)于雅典奧運會,由中國奧委會送國際奧委會永久收藏,并被創(chuàng)意中國聯(lián)盟作為典藏中國之象征物。

    紅色官窯—國瓷生產(chǎn)基地美譽

    湖南醴陵的10張文化名片

    醴陵是中外聞名的“瓷城”,東漢始產(chǎn)陶器,清始產(chǎn)瓷器。醴瓷獨有的釉下五彩工藝,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特色。日用瓷器出口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新中國成立后,因其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生產(chǎn)生活用瓷,為鄧小平、江澤民生產(chǎn)贈送外國元首禮品瓷,為聯(lián)合國和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生產(chǎn)陳設和宴會賓館瓷,而享有“國瓷”的美譽,醴陵窯被譽為“紅色官窯”。為毛澤東特制的“紅月季碗”和“梅花勝利杯”,被尊稱為“毛瓷”,2001年復制精品毛瓷2001套,為收藏家新寵。

    李畋故里—中國煙花鞭爆之鄉(xiāng)

    湖南醴陵的10張文化名片

    相傳唐朝初年吳楚間瘟疫流行,醴陵麻石人李畋用竹筒裝填火藥燃放,利用火藥爆炸產(chǎn)生的硝煙和氣浪驅散瘴氣,控制疾病傳播。這就是最早的“爆竹”。李畋曾用爆竹為唐太宗李世民“驅鬼祛邪”。李畋被花炮業(yè)尊為祖師爺,稱為李畋先師。后人在醴陵西山建李畋殿。醴陵煙花鞭爆業(yè)始于唐,盛于宋明清,發(fā)達于現(xiàn)代,暢銷國內外,成為煙花鞭爆之鄉(xiāng)。20世紀末,醴陵煙花參加香港回歸慶典、昆明世博會、首都國慶五十年慶典焰火燃放,大放異彩。

    思情鬼歌—民間愛情的率直表白

    湖南醴陵的10張文化名片

    清末民初流傳醴陵民間的男女對唱地方小調《思情鬼歌》,曲調歡快活潑而又詼諧,歌詞是直白風趣的醴陵方言,其中“我哩滿哥哥鬼”、“我哩妹妹鬼”的逗樂生動有趣,“鬼歌”之名即出于此。整首小調充滿青春氣息、愛戀情調和民間樂趣。1957年在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民間歌舞調演獲嘉獎,1990年選入中央電視臺《百城風情》展播。一曲“滿哥哥鬼”,引發(fā)在他鄉(xiāng)異地的醴陵人幾多思鄉(xiāng)之情。

    內容加載中……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