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的斗茶風(fēng)俗(4)
月悅
評判茶品的標準
共斗茶品,主要是品評茶的兩個方面:
一是湯色,即茶面湯花色澤。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zhì)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fā)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采摘不及時;色泛紅,是炒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面泛起的泡沫。除顏色外,決定湯花的優(yōu)劣的標準是湯花泛起后,水痕出現(xiàn)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湯花面要求色澤鮮白,“淳淳光澤”,湯花均勻適中,民間稱其為“粥面粟紋”,意即湯花像白米粥冷后稍有凝結(jié)時的形狀,并且像白色粟紋一樣細碎均勻。湯花保持一段時間后就要散退,此時盞內(nèi)沿就會出現(xiàn)一圈水痕,以先出現(xiàn)水痕者為負。正如祝穆《方輿勝覽》中所說:“斗試之法,以水痕先退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如果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散逸較快,那么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會露出“水痕”(即一道茶色水線),稱“云腳渙亂”。
斗茶的比賽制度多為兩人捉對“廝殺”,經(jīng)?!叭范佟保嬎銊儇摰膯挝恍g(shù)語叫“水”,說兩種茶葉的好壞為“相差幾水”。
有好水,才不褻瀆好茶??此埔粓雠笥验g互嘗茶味的社交活動,如果能帶著一桶從某處名泉打來的泉水前去,就足以表示你對茶葉的尊重,對味覺的挑剔和負責(zé)。斗茶者對源水的要求極為嚴格,特別講究用水的功夫。一般的斗茶者多選用泉水、江水等活質(zhì)水源,高雅一點的也用植物瀝水。有時茶質(zhì)雖略次于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所以有的比賽要求用同樣的水煎茶,這樣最能檢驗茶質(zhì)和技法的優(yōu)劣。這種斗茶,必須了解茶性、水質(zhì),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