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樹放牛溝的傳說
雨落
在離二龍湖幾十里,有個叫放牛溝的地方。相傳在很久以前,這是一條無名的大溝。順著大溝往上走,兩旁是奇形怪狀的疙瘩山,往下走是一馬平川的開闊地。里面住著一戶叫靳財寶的大財主,靳財寶遠近聞名,對待長工短工刻薄極了,因此,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金錢豹。
靳家有個小豬倌,是替父頂債來的。這可是個苦命孩子,上無雙親下無兄弟姐妹,由于從小就受苦,所以長得又瘦又小,人又很精靈,伙計們都很喜歡他,叫他牛娃。
金錢豹讓牛娃這樣小孩子放三、四千頭牛。每天天不亮就要趕著牛群上山,天不黑不準回來。晚上回來還要擔水、劈柴、掃院子,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可真是苦極了。
一天,牛娃實在跑累了,趁牛群穩(wěn)定的時候,坐在疙瘩山陽坡的一塊青石板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睡夢中就覺得有人摸他的頭,睜眼一看真有一位白須白發(fā)白眉毛的老頭兒,蹲在面前沖他笑呢。這可把牛娃鬧懵了,心想:哪來這么個老頭兒,看樣子能有100多歲。怎么還能上這大山來?正納悶地看著,老人開口了:“孩子,你實在著人可憐哪,你東家心腸太狠了,讓這么點兒的孩子放這么多牛,我這兒有把鞭子送給你吧。”說著老爺爺向空中一揚手,手里便出現(xiàn)一把小蛇皮鞭子。老爺爺說:“牛娃子,這鞭子不光能幫你看牛,還會要啥來啥呢,但不準要多了,要的東西用不了,下次就不給你了。 ”牛娃心想:真“神”哪,這一定是個“寶貝”。正要抬手去接,老人開腔了:“先別急,我還要教你怎樣使用這鞭子。用這鞭子趕牛不用甩,只要舉在手中晃三晃,那些牛就會乖乖地到你跟前來,舉這鞭子圍著牛群轉(zhuǎn)一圈兒,那些牛也不敢走出這個圈兒去。有了它你再也不用滿山跑著攆牛了,牛還吃得飽,長得快。你冷了可以向它要衣穿,餓了可以向它要吃的。 ”
接著老人又提出兩條戒律:第一,不準讓任何人知道你有這把鞭子;第二,除非你遇到災難以外,任何情況都不準甩這鞭子。牛娃一一答應,接過鞭子,問老人的家鄉(xiāng)住處,老人說:“我就住這大山上,你就叫我山爺爺吧。 ”牛娃感激地跪下要給老人叩頭致謝,只聽老人呵呵一笑,化作一股青煙不見了。
牛娃自從有這鞭子,牛確實聽話了。幾個月過去了,他放的牛個個胖得滾瓜流油。這事引起了金錢豹的注意,他不明白牛娃是怎樣把牛放得這樣好的,而且還看到牛娃的衣服也不象以前那樣費了,腳掌也不爛了。越琢磨越覺得奇怪。一天,他偷偷地跟在牛娃的背后到山上來觀察,只見牛娃把牛趕到草坡上,好象擺棋子一樣,牛就自動拉開均勻的距離,各吃各的草了。牛娃只是往大石板上一坐,有時還打個盹,來一小覺。哪頭牛偶爾調(diào)皮了,牛娃就從褲腰沿上掏出一把小鞭子,舉著喊聲:“回來! ”那牛就像用線牽的一樣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金錢豹看呆了,心想:怪不得他能放這么多牛,原來他有“寶物”??!這“寶物”他是怎么得來的?我得弄個明白。
晚上,牛娃圈好牛剛要挑水,就被東家叫到內(nèi)院去了。金錢豹嘻皮笑臉的用軟話兒套牛娃,牛娃說啥也不告訴他,他一看軟著不行,就來硬的了,叫來倆管家動手就從牛娃腰里把鞭子搶走了。金錢豹接過鞭子命令管家吊打牛娃,非叫他說出這鞭子的來歷不可。牛娃被打得死去活來還是沒有說出半個字。牛娃又昏過去了。金錢豹心想,不管怎樣“寶物”總算到手了。
有了“寶物”我靳某發(fā)財?shù)臋C會就到了,這玩藝準會要金有金,要銀有銀,要美人就來美人。所以,他就學著牛娃的樣子,想試一試這“寶物”能不能聽他使喚。牛是喘氣的,我也先喊喘氣的,舉著鞭子喊:“大黃狗回來! ”大黃狗真的回來了。又喊:“打頭的回來! ”不一會兒打頭的也回來了。金錢豹發(fā)財心切,接著就喊:“給我來只金元寶。 ”真的就飛來一只金元寶。貪心不足的金錢豹想要上百上千個金元寶、銀元寶,正舉著想繼續(xù)喊下去,不料牛娃醒過來一口咬住金錢豹的腿肚子,疼得他“嗷”的一聲慘叫,順手操著鞭子沖牛娃打去,只聽“喀”的一聲脆響,鞭桿和鞭穗立刻分了家。鞭桿變成一只梅花鹿,叼起牛娃就跑。鞭穗變成了一條兩丈多長的黑花大蟒,張著篩籮大的血口,還沒等金錢豹他們尋思過味來,就被大蟒一口吸進肚里,化作一股濃煙烈火又噴了出來。頓時大火淹沒了整個宅院,把靳家燒得人財沒剩,片瓦無存。人們可算解了心頭之恨。
從此,牛娃也杳無音訊了。人們都很懷念他,就把他經(jīng)常出沒的這趟溝叫放牛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