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傳統(tǒng)-猜燈謎的由來
滑稽劇
一時歡樂一時愁,想起千般不對頭。
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憂來自解愁。
這首詩就是一個謎語,它的謎底正是"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么,猜謎咋又變成燈謎了呢?這里還有個故事呢!
據傳,很早的時候,有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xiāng)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這笑面虎只要看見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象老鼠給獵捋胡子──拚命巴結;對那些粗衣爛衫的窮人,他則象餓狗啃骨頭──恨不得嚼出油來。
那年春節(jié)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后來了兩個人,前邊那人叫李才,后邊那個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一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來客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見是衣著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大門。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間心生一計,決定要斗斗這個笑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