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憶往事
司馬相如原名司馬長卿,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生于成都,從小就聰明過人,喜歡讀書與擊劍。長大后,因敬慕戰(zhàn)國時代趙國著名的大臣藺相如,給自己改名為“司馬相如”,立志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漢景帝即位不久,司馬相如來到長安,做了梁孝王的門客。梁孝王死后,司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這時父母都已經(jīng)過世了,家里也沒有任何一樣可以用的東西了。他的好友臨邛縣令王吉就邀請他到自己那里去,于是司馬相如來到了臨邛。
王吉對司馬相如非常恭敬,每天都去拜訪他,而司馬相如一開始還和王吉相見,后來就一直稱病回絕了王吉,但王吉反而對司馬相如更加尊敬了。
在臨邛有很多富貴人家,其中卓家就以冶鐵致富,累積了大量的土地和錢財。卓氏家族中最有權勢的卓王孫家有一個寶貝女兒,叫卓文君,她相貌美麗并通曉琴棋書畫。她十七歲就出嫁了,但丈夫在結婚后沒多久就去世了,于是卓文君又返回娘家過著寡居生活。
當卓王孫聽說縣令王吉請來一位貴客,便邀請他們參加自己在家里舉辦的宴會。在宴會上,客人們都被司馬相如的堂堂儀表和瀟灑風度所吸引。大家喝得正高興的時候,王吉請司馬相如用梁孝王賜給他的名琴綠綺彈一首曲子來助興。于是司馬相如彈奏了一曲“鳳求凰”,這首關于愛情的曲子使隔著簾子聽曲的卓文君如癡如醉,一下就愛上了司馬相如。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就干脆在當晚跑到住在客房的司馬相如那里傾吐衷腸,第二天跟司馬相如一起私奔回了成都。
卓王孫知道后非常生氣,認為自己的女兒敗壞門風,使他丟盡了臉面。他說:“我的女兒實在太不爭氣了,我不會再給她錢花,一分都不給。”別人都勸卓王孫消消氣,但卓王孫聽不進去。
卓文君到了成都后,發(fā)現(xiàn)司馬相如家里一貧如洗,而司馬相如根本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逍遙生活。幾個月后,他們干脆賣掉了帶回來的車馬,收拾一下回到臨邛,開了一間酒館。
卓文君一下從家財萬貫的富家女變成了賣酒的小女人,司馬相如更是忙里忙外擔任跑堂工作。
卓王孫知道自己的寶貝女兒居然拋頭露面地去賣酒,女婿也給人呼來喝去的,感到很沒面子,所以“不得已”屈服了,他給了司馬相如無數(shù)的錢財和仆人,司馬相如拿了錢,回到成都買了田地和房子,過起了富人的生活。
漢武帝即位后,對司馬相如追隨梁王時寫的《子虛賦》十分贊賞,于是司馬相如再次應召來到京城,在楊得意的引薦下見到漢武帝。司馬相如又寫了一篇《上林賦》,盛贊皇帝狩獵時的盛大場面,好大喜功的漢武帝非常高興,就讓司馬相如當了大官。
司馬相如在長安過得非常開心,而他的妻子卓文君卻一個人在成都等著丈夫歸來。司馬相如在京城里越來越覺得自己身份不凡,于是就興起休妻的念頭。他派人送給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十三個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卓文君看了之后,非常悲傷,因為她知道,數(shù)字中沒有“億”,表明丈夫已經(jīng)對自己沒有了情意,只是不好說明白,就這樣寫了出來。卓文君沒有想到丈夫到了京城之后就起了這么大的變化,傷心之余,提筆寫道:
一別之后,二地懸念。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言千語說不盡,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幾斷。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收到這封信之后心里驚嘆不已,卓文君的才思敏捷和對自己的一往情深,都使他大受震撼,于是他立刻打消了休妻的念頭,并親自回鄉(xiāng)接妻子一起返回長安共享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