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井陘石橋頭村傳說故事
俊良桑
石橋頭村,位于千年古鎮(zhèn)天長古城東北4公里。村莊三面環(huán)嶺,南面臨水,井陘古驛路由東至西、縣級公路賈天線由西至北穿村而過,給村莊帶來便捷的交通。南面的綿河常年奔流不息,給村民灌溉農田、洗衣,甚至飲用帶來保障。村東北的鳳凰嶺蘊藏豐富的鈣石資源,曾經是許多村民賴以生存的采石場。在生產就業(yè)方面,因村子靠近礦區(qū),除種植、養(yǎng)殖業(yè)外,煤礦工人和運輸戶較多。
石橋頭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村東北有龍山、先商時期文化遺址,可見村落形成久遠。據《井陘縣志》記載,相傳東漢時已有此村,原名“古辛莊”,后因宋代天威軍石橋建于村頭,故改名石橋頭并沿用至今。
石橋頭村古跡較多,有宋元豐七年的通濟橋,又名宋天威軍石橋,建于1083年~1085年,與趙州橋相仿,為敞肩獨拱石橋,拱券縱向并列砌筑。橋長24.3米,橋面寬5.3米,橋面由青石板鋪設,跨徑10米,矢高3米。石匠張安建橋時用心之至,雖已歷經900余年,大拱券和肩拱券上方所雕吸水獸,兩側拱券石上獅子、麒麟、天馬、大象等瑞獸浮雕,依然完好且生動精美。此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相鄰的天齊廟,又名井陘東岳廟,為全縣唯一的東岳廟,金、明、清都有重建、大修,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除“無梁殿”外都是木質硬山頂結構,大殿斗拱懸梁,保存較好。村內碑刻較多,現(xiàn)存宋代、明代橋碑各一通,明、清廟宇重修碑12通,神道碑4通。
在石橋頭每年最熱鬧的民俗活動就是春節(jié)正月二十的花會,也稱“聯(lián)莊會”。每年元宵節(jié)前,從正月十四開始到正月二十結束,七天內本村周邊和礦區(qū)友好村,結成聯(lián)莊會,排練傳統(tǒng)民俗節(jié)目,互相到村演出助興。節(jié)目又大致分為文會和武會兩種,文會節(jié)目繁多,有秧歌、戲劇、小品、老娘送外甥、廣場舞、旱船、戰(zhàn)鼓、跑驢、拉花、舞龍等,武會就是社火,是花會最受歡迎的節(jié)目。石橋頭紅臉社火因在聯(lián)莊會中久負盛名,能夠換來周邊武會村的精彩獻藝。正月二十花會當天,從上午9點本村節(jié)目開始表演,然后按掛號順序聯(lián)莊會依次表演,一般到下午6點前結束,中間幾乎不間斷,而且社火表演最多,喝彩聲不斷,熱鬧一天,這在天長鎮(zhèn)范圍內獨此一份。
自2004年恢復天齊廟以來,石橋頭村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東岳廟廟會文化節(jié),屆時由石橋頭牽頭,高家莊、莊旺、王家莊、劉家溝北五村聯(lián)合舉辦。廟會產生于山石信仰,東岳即泰山,為保壽安邦,歷代帝王多次封禪祭典泰山,并賜封“泰山神”為功與天齊的“東岳天齊仁圣大帝”,故民間俗稱“天齊爺”,廟也叫“天齊廟”。
東岳大帝的誕辰日為三月二十八,自宋朝始,每年此時立東岳廟會,以祭東岳大帝。上千年來,人們始終將它作為一種精神的象征和寄托,以致影響著人們的社會活動。據井陘東岳廟現(xiàn)存石刻記載:從明天啟、康熙、光緒年間,就先后有周仲選、吳茂林、言家駒等多名知縣參與了東岳廟的修繕及祭祀活動。屆時,劇團展演、商販設攤、文武競技、香客云集、熱鬧非凡。祭祀之日,迎神、上香、初獻、頌祝、送神、望燎等,敬神如在,儀禮莊重。獨具特色的是“東岳大帝出巡”的盛大慶典,鼓樂隊、吹唱班開道,善男信女、眾香會隨轎前行,社火演員身著彩衣,勾畫臉譜,邊走邊演,護衛(wèi)著整個出巡隊伍;拉花、秧歌、竹馬、戰(zhàn)鼓、高蹺……各展技藝,隊伍綿延數百米,巡游五村,普渡眾生!所到之處,群眾爭相圍觀,廣結善緣。2013年2月25日,“井陘東岳廟文化節(jié)”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9月29 日,“東岳祭典”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在民俗活動中最具特色的是石橋頭社火,因常用黑、白、紅等油彩勾勒古時臉譜,佩戴古裝行頭,有故事情節(jié),統(tǒng)稱“紅臉社火”。其派別均采用少林及洪拳的對打套路,演繹了三國、梁山等經典故事。鼎盛時期共十四回,近幾年多已失傳。演出前一般先由“武會師傅”執(zhí)“帥旗”在鑼鼓助威聲中,帶領全體社火演員,先祭祀、踩街、跑陣,演出中按回次出場,除頭回“一馬追四寇”外,均是先拳腳后兵器,先個人亮相表演再單打然后組合;鼓點激情高亢與演員幾近真實的打斗交相輝映,形成有節(jié)奏的配合,吶喊聲與口哨聲此起彼伏,圍觀群眾熱情高漲使節(jié)日氣氛達到高潮。
石橋頭社火在井陘天長鎮(zhèn)、北正鄉(xiāng)及礦區(qū)一帶享有盛譽。但近幾年來,年輕人平日多外出掙錢,社火組織不起來,娘子軍們成為花會的主力,戰(zhàn)鼓隊颯爽英姿、鼓聲威武;姥娘送外甥表演更是幽默風趣,叫好聲不斷!春節(jié)過后,農閑時節(jié),跳廣場舞、參加扇鼓隊健身成了村民文化娛樂的主流。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經濟成為主導,古村空巢現(xiàn)象凸顯,社火、花會被電視、網絡徹底打敗,許多民俗活動也潛移默化的消逝,兒時的記憶將永遠成為歷史,保護和傳承已成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