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民間信仰元帥公
雨凝
福清民間各地及戲劇界共同崇奉的神祗,為“田公元帥”,通常稱元帥公,又稱田都元帥、相公爺,是個消災(zāi)解厄、扶正祛邪的神仙,畬族還把他奉為族神。田公元帥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田公元帥即唐天寶年間樂工雷海青,其出身說法有多種版本。
“三教搜神大全”一書云:“田元帥唐時人,母蘇氏某次偶至野外,感天上‘翼宿’投內(nèi)懷中,未嫁有孕。元帥生后,外公蘇老以無父之子,有辱門楣,遂棄諸田間,為雷姓農(nóng)民拾得,收養(yǎng)為子,名雷海青。越二歲,蘇老至鄉(xiāng)收租,抵佃戶雷家,見一孩裸戲于庭,視其所著紅肚兜繡有蓮花,認(rèn)系己家物,始憶此童為己外孫。乃與雷翁商之,攜歸撫養(yǎng)。因當(dāng)初曾棄之田間,寄養(yǎng)佃戶,遂以田為姓。稍長,天賦異稟,聰穎絕倫,甫弱冠,擅長音樂,各類樂器無不精通,且善譜曲。唐玄宗天寶年間,為玄宗召為內(nèi)廷樂工,曾譜霓裳羽衣一曲,有名于時。封為御前都尉,領(lǐng)梨園子弟事?!庇謸?jù)傳說:“其在梨園飾演元帥一劇時,突暴斃,故身著戎裝,頭戴雉尾。”因海青飾演元帥時暴斃,故死后后人尊為元帥公。
另傳說,田公元帥是福建南安羅東鎮(zhèn)坑口人。生母蘇氏是個富家千金,一次在郊外誤食“春社”谷乳,意外懷孕,家人認(rèn)為不祥,遺棄野外。被坑口村一畬族雷阿公的戲班收養(yǎng),該戲班祖孫三代自成家庭班社,常在莆田、閩南等地活動,人稱“雷家班”。據(jù)悉當(dāng)時嬰兒被棄竹林間,有一只毛蟹在嬰兒的嘴角邊吐出唾沫讓他吮吸。而蘇氏家族正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避戰(zhàn)火,從杭州南遷福建的。
又傳唐明皇“游月宮”時,羨慕天上仙樂,命樂師按其旋律譜成《霓裳羽衣曲》,排練演奏時卻缺少一名吹簫樂官。有樂官奏稟,閩中莆田有名精通韻律、能歌善舞的神童雷海青,無論任何樂器他都能奏出美妙音樂,不管什么曲譜他都一看就會演奏,就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南下尋訪,宣召雷海青入宮,殿試取用。雷海青應(yīng)召赴考,一舉中了探花,皇后親自為他簪花。海青拿起玉簫,當(dāng)?shù)畲灯鹩茡P悅耳、優(yōu)美動聽的《霓裳羽衣曲》。滿朝文武百官和樂師名優(yōu)們聽了拍手喝彩,齊聲叫絕;唐明皇當(dāng)即恩賜雷海青狀元及第,并封他為翰林院大學(xué)士,欽賜御酒飲宴獎賞。
雷海青為人豪爽,忠心耿耿,又才華橫溢,唐明皇十分器重,任命他為掌管宮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園戲劇的教官。他精研戲曲,通曉樂理;又把莆、仙各地流行的十音、八樂、大鼓吹和俚歌、民謠等民間音樂、曲藝節(jié)目引進(jìn)宮廷,又在宮中主攻琵琶彈奏,終成聲震天下的一代琵琶高手。
天寶十四年秋,安祿山舉兵叛變,攻陷長安城,逼走唐明皇,把雷海青及教坊梨園子弟和宮廷樂官三百余人擄往洛陽,于八月廿三日在凝碧池設(shè)宴慶功,令雷海青和眾樂官彈奏琵琶宮樂,叫宮娥妃嬪歌舞助興。雷海青痛斥安祿山罪惡,遭割舌。他口含鮮血,忍著劇痛,拼盡全力將手中琵琶對準(zhǔn)安祿山頭部擲去!安祿山當(dāng)?shù)钍苋?,立命刀斧手把雷海青綁到戲馬殿前處死!頃刻間,烏云密布,大雨傾盆。
安史之亂平定后,唐玄宗從四川避難歸來,獲悉雷海青忠貞不屈悲壯事跡,頒旨追贈他為“唐忠烈樂官”、“天下梨園都總管”;唐肅宗時又加封“太常寺卿”,受萬民祀拜。傳說,南宋末年端宗皇帝被元兵追趕,從海道逃往莆田途中突遇風(fēng)暴襲擊;萬分危急際,雷海青在天上顯圣,帶神兵解難,海面風(fēng)浪立時平靜,君臣安然脫險;端宗驚魂稍定后,翹首仰望,但見云端有天兵天將,帥旗上鑲繡“靁”字,因“雨”頭被云霧遮蔽了,只隱約露出下邊的三個“田”字,于是頒詔天下,大塑金身,賜名“田公元帥”,四時香火供祭。
田公元帥有文身、武身之別,武身為立式,紅臉紅袍,頭頂打兩辮,嘴上畫一只螃蟹,兩旁有風(fēng)火二童,一佩弓,一執(zhí)鷹。前有“靈牙將軍”,狗頭人身,手執(zhí)令旗。文身為坐式,金面金身,頭戴“金圣冠”。目前福清民間宮廟供奉的田公元帥多為文身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