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與趙明誠至死不渝的的愛情故事
名逐
“愛情”這兩字,大到傳播媒介,小到情侶之間,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蕓蕓眾生,自古至今,大家都在樂此不疲地談論著它、感受著它、為之困惑和幸福著,卻從來沒人可以給它一個確信的定義。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消費的年代,我們可以隨處嗅到玫瑰的芬芳卻難以感受到真愛的氣息。愛情似乎已成為一種奢侈品,被快速生產(chǎn),高速消費,然后,迅速消亡。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情愿躲在虛幻的言情片里,做一個愛情的夢想者。突然想起有首歌中曾經(jīng)這樣唱到:“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女詞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恩愛纏綿、至死不渝的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雖然他們的愛情總是游走在聚散離合之間。
李清照18歲便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婚后,兩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詩詞文章,共同研砥鐘鼎碑石。經(jīng)常會有新奇感悟和發(fā)現(xiàn)。雖然當時夫妻兩人家境都較寬裕,但是為了搜集名人書畫和古董漆器,他們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兩人總要到都城開封的相國寺一帶的市場上去尋訪金石書畫,然后傾囊買回家里。如此幾年,積少成多,他們的書齋“歸來堂”,單是鐘鼎碑碣之文書就有兩千卷之多。
在趙明誠編纂《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給予丈夫全力支持,憑借廣博的見識,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對材料出處有所遺忘疑惑時,李清照總能很快說出出處。長此以往,夫妻之間就以誰說得準、說得快決勝負,確定飲茶先后,勝者往往舉杯大笑,致使茶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里,他們相互鼓勵,樂在其中。
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中秋佳節(jié),趙明誠的好友陸德夫等人來訪。陸德夫向李清照施過禮后,轉身笑問趙明誠:“趙兄,近日又有幾首佳作,能否拿出與大家共享?”趙明誠將夾有李清照填好詞的十幾篇近作遞給好友們,大家傳換閱讀,吟詠品味。忽然,只聽陸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陰》,真可謂千古絕唱?!北娙艘捕箭R聲叫好,紛紛評論說:“《醉花陰》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別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更是絕妙之極?!壁w明誠又是高興,又是慚愧,只好承認這一闕實為夫人所作,并當著眾人的面拜夫人為師。在愛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紛至沓來,她的詩詞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體物超妙,絕塵去俗的獨特風格。就這樣,他們在互相激勵與學習的日子里,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然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美好的時光總是不能長久,長期的離別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對丈夫的思念之中。
隨著趙明誠離家日子的無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緒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體漸漸消瘦下來,任何花開花落,秋風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會激發(fā)多愁善感的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用詞來寄托和表達自己對愛人的綿綿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悶的方式。李清照在得到趙明誠臥病不起的消息時,當天就乘船東下,日夜兼程,與相濡以沫的丈夫見了最后一面。他們夫婦訣別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錄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此后,直至客死他鄉(xiāng),李清照對愛人的追憶始終沒有消褪。
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以悲劇結尾的愛情故事往往更有攝人心魄的力量??墒牵隙]有人愿意這樣的愛情悲劇在自己身上上演,所以,在我們感懷古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千萬別忘記疼惜我們身邊的親密愛人,畢竟,做到“我愛你”并不容易。
鏈接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伉儷情深
一對描金彩繪龍鳳喜燭,插在修長的美人型燭奴上,它的光焰歡快地跳躍著。兩盞垂著金色流蘇的八角薄紗大紅宮燈,懸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緋紅。新人靜靜地坐在妝臺前,繡紅的大紅蓋頭把她和周圍的一切隔開了,眼前只是一片紅色的神秘的朦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時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就要為人之婦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靜的閨閣生活,一晃眼就過去了。還是攀坐在父親膝頭的年齡,上百首古詩就已能瑯瑯上口,到了少女時期,執(zhí)筆屬文,展卷吟詩,更是錦心繡口,吐屬風流。她一天天長大,在婷婷玉立的風姿之外,更多了一層至誠淳樸的書卷氣。她以王獻之的字帖學書,寫得一手秀麗的小楷,鐵劃銀鉤;她對前朝李思訓、王維的金碧、水墨兩大畫派都十分酷愛,也常常研朱揮毫,作幾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兒時就已學會撫琴;她父親常對她母親感嘆:“我的清兒若是個須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現(xiàn)在她就要成為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媳,青年太學生趙明誠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個丫環(huán)特地送來一枝梅花,拜過天地,喝過交杯酒,她和趙明誠入了洞房。
趙明誠酷好金石,在攻讀經(jīng)史之余,對于彝器、書帖、字畫,每每刻意搜求?;窝刍楹笠荒甑臅r間過去了,李清照對于金石學也有了濃厚的興趣,幫助丈夫考證、鑒別。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來愈深,趙明誠在大學讀書,每月朔、望才能請假回來,盡管同在一個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覺得如隔迢迢云漢,半月一次的相逢,也當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這天是上元佳節(jié),正好也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趙明誠剛在書房中坐定,丫環(huán)來報,有一位大學來的青年公子求見。當那公子走進書房,但見他頭戴繡花儒巾,身著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緞靴,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趙明誠連忙起坐,動問尊姓大名。那書生舉止瀟灑,還了一揖,答道:“小生與兄素有同窗之誼。半月不見,吾兄為何如此健忘?”趙明誠醒過神來,不覺哈哈大笑,一把扯過女扮男裝的妻子。吃過午飯后,男裝的李清照帶著丫環(huán),隨著趙明誠穿街過巷,來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國寺。游過了大相國寺,蜇進一家外灶內堂的小吃鋪里,趙明誠專揀那市井之人慣吃而李清照見也沒有見過的小吃,讓李清照都嘗一點,然后又在流浪藝人的擔子上買了些小泥人之類的玩物。大家閨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頭,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不料,趙挺之與李格非都因得罪權臣蔡京而罷官,趙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爭中死去,趙家父死家敗,心寒已極,趙明誠與李清照離開汴京,回到趙明誠的故鄉(xiāng)青州。趙明誠性情淡泊,屏居鄉(xiāng)里后,更加潛心于金石書畫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點積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幾乎全用于搜求書畫古器。前幾年趙明誠剛出仕時,就對李清照說過:“寧愿飯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崩钋逭丈钌罾斫庹煞虻闹救?,把他這種愛好,比作杜預的“左傳”癖和王維的“書畫”癖,李清照千方百計宿減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荊釵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見的古書、名畫或彝鼎金石,夫婦二人便共同???、鑒賞、整集簽題,指摘暇疵,其樂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聞強記,甚至超過趙明誠,令趙明誠贊嘆不已,歡喜不已。
有時夫妻倆也談論詩文。一天,趙明誠說道:“我就喜歡你那些‘驚起一灘鷗鴛’,‘夾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猶謝恐難禁’一類句子,仿佛不經(jīng)意為之,可是我苦苦尋思,卻總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鑿,反倒弄巧成拙?!崩钋逭照f道:“我幼年弄筆之初,常聽父親說:‘文不可茍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且晉人能文者多矣,至劉憐《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晉人之上,其誠著也?!怅庈筌?,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jié),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豐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為丈夫餞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為趙明誠送別的一闋《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占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明誠讀了此詞,就把登泰山、訪古碑的心思,減去一半;人雖離家愈來愈遠,心卻愈來愈近,身還未到泰山,心卻早已在計算歸期了。趙明誠與李清照結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來,政局一直處在急劇的變化和動蕩之中。宋徽宗是一個有藝術才華的皇帝,除了篤信道教外,還擅長書、畫、樂、舞,喜歡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須有物質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專門派人到全國各地搜羅名花、奇石、佳樹、珍玩運到京都,供他觀賞。運送這些花石樹木的車船,便稱為“花石綱”?!盎ㄊV”所經(jīng)之處,民夫猬集,錢谷一空?;兆谟衷诙汲莾扰d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宮”和供游賞的,“延福宮”,窮極奢麗,激起各地起義,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室南渡,趙構成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定國號“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