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山最古老的佛教寺院 佛教藝術(shù)的寶庫
瀅渟
聞名于中外的佛教旅游勝地五臺山,地處我國山西省的東北部地區(qū),堪稱華北地區(qū)的最高峰,來這里旅游早已成為人們度假出游的首選之一。五臺山山體極大,群峰連綿,這片山的態(tài)勢用虎踞龍盤來形容并不夸張,可謂非常之恰當(dāng)。到山西旅游,五臺山則一定是首選和必游之地,這里的景區(qū)與景色與黃山、張家界等山岳風(fēng)景區(qū)有著獨到之處。
五臺山是以“橫”向為特點,“橫”著一大片山峰,既群峰逶迤、連綿起伏,又不乏壯麗巍峨之感,高聳入云、矗立挺拔。這些特色鮮明的風(fēng)格正是此山別于他山的獨特之處。也正因于此,吸引了眾多前來此地旅游的游客。該山的山頂都在海拔3000米上下,因此常年挺立于濃云迷霧之中,極富神奇色彩。此外,五臺山上座落著眾多廟宇,這些廟宇建筑風(fēng)格迥異,錯落有致,可見建筑者們的獨具匠心,不禁令游人感嘆與震驚。
五臺山詳細介紹
五臺山與峨嵋山、九華山、普陀山并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座環(huán)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故名五臺山。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五座山峰分別供奉文殊菩薩的不同化身:東臺望海峰供奉聰明文殊,西臺掛月峰供奉獅子文殊,南臺錦繡峰供奉智慧文殊,北臺葉斗峰供奉無垢文殊,中臺翠石峰供奉孺者文殊。山上林立的古剎寶塔,無不彰顯出佛教圣地的莊嚴雄渾。五臺山現(xiàn)有寺院五十多處,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這些佛教寺院歷經(jīng)各個朝代的建筑和修繕,或規(guī)矩謹嚴,或柔和絢麗,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建筑風(fēng)格。
五臺山位于山西東北部,最高海拔3,058米,故有“華北屋脊”之稱,自然風(fēng)光巔巒雄曠、秀麗壯觀。五臺山寺星羅棋布,腹地臺懷鎮(zhèn)更是殿宇鱗次櫛比,是中國少有的寺廟集群之地。這里的古寺廟,建筑宏偉壯觀,奇構(gòu)無數(shù),隨古建筑保存下來的彩塑、壁畫、雕刻等古代藝術(shù)品數(shù)量眾多、質(zhì)量精美,堪稱佛教藝術(shù)的寶庫。
五臺本山歷來就是避暑勝地,所以又有“清涼山”之稱,夏季這里的平均溫度比山外要低10℃左右。山內(nèi)景色秀麗,你可以在東臺觀云海日出;登西臺秋夜賞月;登北臺觀雪景;上南臺觀山花繁茂,至于中臺則是觀天象的所在。
保德油棗;澄泥硯;代縣剪紙;代縣推光漆器;繁峙黃芪;河曲紅果;黃河鯉魚;降龍木拐杖;木碗;舒筋散;臺黨參;臺蘑;臺硯;同川梨。五臺山歷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榷荚{幸五臺山,至于歷朝歷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禮五臺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由于文殊菩薩在藏傳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藏族人相信歷代的圣明君主和具有偉大成就的宗師都是文殊菩薩化身,因此五臺山也受到西藏、內(nèi)蒙等地少數(shù)民族的尊崇,是我國唯一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寺廟并存的道場。
五臺山歷史悠久,佛教傳入中國后就在這里建寺。這座最古老的佛教名山,有時興盛,有時衰落,歷經(jīng)滄桑。中國佛教各宗派都到這里活動,遍山形形色色的佛教寺廟星羅棋布。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佛經(jīng)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辯才著名,所以又稱大智文殊,他頂結(jié)五髻,手持寶劍,騎坐狻猊,象征智慧、銳利、威猛,在四大菩薩中排在頭位。因此,他的道場也就特別顯赫。
據(jù)多種古書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八年(65年),漢明帝劉莊一天夜里夢見金人向西飛去,于是就派大臣去西天拜求佛法,請來了高僧?dāng)z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回佛經(jīng)和佛像,并在洛陽建起了白馬寺。永平十一年,攝摩騰和竺法蘭從洛陽來到清涼山,這兩位高僧“慧眼識靈山”,認為這里與釋迦牟尼修行的靈鷲山很相似,又有印度阿育王的舍利塔,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便奏請漢明帝在這里興建了大孚靈鷲寺。這座五臺山的開山寺,也就是現(xiàn)今的顯通寺,與白馬寺同為中國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又可視為中國辟山建寺的最早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