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喪葬習俗
九天雪
土家族傳統(tǒng)喪葬習俗
生老病死,這里大多數(shù)人都得經歷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有著不同的文化,當然也就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和價值取向。喪葬儀式,是生存與死者之間的靈魂對話,是人間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陰陽交流。作為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武陵山區(qū)的土家族,其喪葬儀式無不體現(xiàn)出其鮮明的民族特征。
在武陵山區(qū),尤其是在土家族地區(qū),主要針對農村地區(qū),呈現(xiàn)著這樣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幾乎每家每戶土家中若有老人的情況,都備著棺材,又稱之為壽木,其用途是在使老人“歸天”(過逝)后能有一個安身之處。一般情況下,棺木用較為好的木料做成,那樣可以延長其棺木磨爛的時間,從而防止死者軀體早日腐化,也體現(xiàn)出了后人孝心。一般,土家老人逝世后,要歷經初死,告喪與奔喪,入殮,繞棺,跳喪,抬喪等幾個階段,持續(xù)時間不確定,一般少則三五天,多則長達半月之久。
1、初死,古人對死有很多種說法,天子死稱“崩”,諸侯死稱“薨”,大夫之死曰“卒”,士之死曰“不祿”,庶人之死才叫“死”,未成年人之死稱為“殤”,還有“棄世” “上仙”等等,不勝枚舉。
病人剛斷氣,就舉行“招魂”儀式,有的地方是一人拿著斷氣者的衣服揮動著,同時嘴里喊著“××呀,你該回來了”,有的地方則是眾人撲在“死者”身上大哭,并掀動著病人,希望病人能恢復正常;因為斷氣并不意味著死亡。假如招魂無效,死者長眠不醒,就哭喪,悲傷大作,“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踴,”哭喪完畢,給死者淋浴潔身,孝子給老人換衣服,這衣服在有的地方又稱為老衣,包括帽子、上衣、褲子、鞋襪一套,其顏色主要是紅、白、青、藍四種顏色。一般情況下,死者穿的鞋是一種軟底鞋,有的甚至只是一層布,為的只是不讓死者在奔赴黃泉的路上腳受苦。
衣服穿好后,就要燒“錢紙”—一種被認為是陰間通用的冥幣,燒好后把灰墊在死者的腦下,因此又叫“倒頭紙”,有的地方不經過燒這道程序,直接就墊在死者腦下,以備死者在陰間有足夠的錢花,也代表了后輩的孝心。然后再把死者平放在事先備好的木板上,下面點上銅油燈,又叫“地鋪燈”,用竹籃倒扣著。其目的在于防止蛟蟲等侵擾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