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石臺縣傳統(tǒng)風(fēng)俗
山蝶子
石臺
民俗
飲食
大米為主食,兼食面粉。逢年過節(jié),夾吃面條、湯園、糯米粑、餃子等。菜肴口味重,喜酸好辣,常以辣椒為佐料,冬季家家腌菜、腌肉、曬干菜、做豆腐乳。喜用火爐砂罐吃燉菜,俗稱“吃爐子鍋”。居民習(xí)慣喝綠茶。
居住
民間建筑以磚木結(jié)構(gòu)為主。建筑十分考究宅基方位。舊時,凡建房均先請地理先生架羅盤定門向,若為地形所限,門向不吉,則將大門一側(cè)內(nèi)移直至對上“吉”向。這種風(fēng)俗,在鄉(xiāng)村中仍有時興,多注重坐北朝南。建房架梁,民間視為大事,須擇吉日良辰,親友要送禮祝賀,屋主要大宴賓客。
婚嫁
舊時聯(lián)姻,講究“門當戶對”,男女婚姻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早婚多,故有“十三爹、十四娘”。
聯(lián)姻禮俗煩瑣,名目眾多。民國前,嫁娶先行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稱為“六禮”。之后,婚序逐漸改為“議婚”、“定婚”、“迎娶”。
議婚,初由男方托媒人至女家求取“八字”,交算命先生推算,若“八字”不相克,即向女家正式提親和定婚,定婚時,雙方辦酒席,宴請親友及媒人。迎娶之前,男方置備衣服、首飾、禮金、擇吉日送至女家。定親后,一年三節(jié)(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均需向女家送禮。
迎娶時,男方備花轎,鼓樂至女家迎親。女家接轎后,即為新娘梳妝“開臉”,更衣戴花,有的胸前戴上“日月鏡”。上轎前,新娘拜別祖家香火及父母、親長,開始“哭嫁”,意為“哭發(fā)”。嗣之,用紅綢布蒙住新娘頭臉,背上花轎,聲樂前導(dǎo),媒妁先往,花轎之后,緊隨嫁妝。
晚間女家設(shè)酒席宴客,稱“送嫁酒”。男家張燈結(jié)彩,喜氣盈門,新娘新郎需舉行拜堂儀式,先拜天地再拜父母,后夫妻相拜。禮畢,即用數(shù)條布袋鋪地,供新娘新郎墊腳,步入洞房,并將身后的布袋向前傳遞,取其諧音“傳代”。開宴款待親友,撒發(fā)喜糖。宴畢,親友“鬧新房”。婚后三天,新婚備禮偕女回家,稱“三朝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