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之歌樂山的故事
易真郎
相傳歌樂山最早叫“移來山”,從何處移來的呢?傳說:大禹治水之前,此山與涂山為鄰。一日,洪水爆發(fā),大禹見狀,便率眾抗洪。其中一座山擋住了洪水的去路,使得江河泛濫,要想徹底治洪,讓洪水順利流去,必須將此山移開。于是,大禹使出神力把山托起。往哪里放呢?這時有人來報,渝西地方發(fā)生泥石流,大禹便將此山移至渝西,既阻止了泥石流,又疏通了河道。
后來,人們覺得“移來山”這個名字不好聽,就改為“歌樂山”,因何要這樣改呢?
傳說一:大禹治水大功告成之后,邀眾人于此山中慶祝治水勝利,歌舞翩躚,樂曲悠揚。
傳說二:蜀丞李冰之子二郎佐父治理嘉陵江,駐扎在歌樂山上。一日,二郎登高觀察嘉陵江洪水泛濫成災,原系江中一條孽龍興風作浪,便率領兵馬與之搏斗,制服了孽龍,疏通了江水,消除了水患。二郎治水功績感動了天庭,玉皇大帝派出天宮仙樂隊為二郎慶功,美妙的仙樂響徹山谷,樂韻之妙,恍如鈞天之音。
傳說終歸是傳說,歌樂山的真正得名應該是山里的松濤。周開豐形容松濤為:“天樂傳虛夢,真靈奏妙音?!蓖鯛栬b將此辟為《巴渝十二景》之一,謂之“歌樂靈音”,他在《小記》中寫道:“歌樂山或云果羅,在直里一甲。俗傳秦李冰子二郎佐父導水,駐節(jié)山上,樂作如聞鈞天之音,故名歌樂,其說近誕。山接縉云之脈,俯視群山,為渝州屏障,登其巔,九門三江宛在眉睫。松衫翳日,遇風雨則萬籟齊鳴,人以為上方仙樂,不知即山靈清響,可以意會,而不可以形器求?!辈⒆髟娫佒?,詩云:
山回清音遠,聿誰弄管弦。
崖鳴風度壑,松韻雨霏天。
詎迓吹笙客,儼來御鶴仙。
昔曾庚雅調(diào),云頂響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