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11)
丹旋
《老子》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譯文
拋棄賢圣權威及權威成見,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處;拋棄仁、義等道德律則,人民將恢復他們的孝慈本性;拋棄技巧與厚利的助紂與誘引,盜賊將自動消失。
不過,這三項措施作為治標之舉,還不足以治本,所以,應把它們作為從屬的措施并繼之以更為基本的總體原則:表現(xiàn)純真,持守混沌,減少私心雜欲。拋棄顯學成見等路況知識,可以無憂在途。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猓湮囱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匈馄淙艉?,恍兮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譯文
那些去應諾附從的與那些去呵斥抗拮的,能有多大差別?那些在欣賞喜慰的與那些在嫌惡厭棄的,又相差多少?他人所畏避的,難道就非畏避不可嗎?這種盲從風氣久遠以來到處蔓延,什么時候都沒完沒了!
人們真是喧鬧喜樂、風光滿面,就像享用著盛宴的美食,就像春日里奔赴高臺。唯獨我淡淡漠漠的,找不出任何隨潮同流的跡象,就像嬰兒還不懂得言笑作態(tài),嫻靜而慵懶,因不附從于任何潮流而顯得無所歸屬。
人們似乎都有充足的裝備,而我卻顯得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腸呵,混混沌沌的。人們似乎精明而睿智,而我卻顯得糊里糊涂。人們勤緊而利索,而我卻在無可無不可地閑散游蕩。搖曳靈活呵,就像大海一樣;飄忽散漫呵,無拘無束。人們似乎都有足堪仗恃的本領,而我卻總是不輕易出離混沌無名,就像不堪成器的鄙樸一樣。我將繼續(xù)我的特立獨行,我崇尚求得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