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酒文化
深愛
大江南北,喝不過蘇北;黃河兩岸,喝不過豐縣;豐縣喝倒,沛縣正好?!边@首帶有徐州特色的酒謠是對徐州人酒量酒風的客觀描述。以前,好多外地朋友跟我說“到徐州又喝多了……”。這類話我已經(jīng)聽得太多了,我告訴他們:“到了徐州,沒喝酒或者沒喝多,你再把這個當成新聞告訴我?!逼鋵嵑芏嗯笥训木屏坎恍。瑸槭裁创未蝸?,次次倒呢?這就跟當?shù)氐膭窬骑L俗有關系。
徐州是劉邦的故里,也是“漢文化”的發(fā)源地。劉邦本身就好酒,發(fā)展到后來,酒桌規(guī)矩一套一套的,所以徐州人喝酒很講究規(guī)矩,上來就是“頭三杯”,講究點的,讓客人先吃點菜,很多時候,一筷子沒動,酒就喝起來了。敬過酒后就要互敬了,第一次見面的,喝個認識酒,第二次見面的,喝個加深酒,好久沒見面的,喝個感情酒等等,而且一喝最少是兩杯,也可以一杯代替兩杯、兩杯代替四杯,正所謂“好事成雙。
另外,端酒是徐州酒桌上的一大規(guī)矩,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的一種禮儀,有外地來的朋友,也會有人為貴賓端一個。有人會說,我不能多喝,但你看到別人端著酒杯,站在你面前,如果拒絕了,會讓端酒的人沒面子,這時候你會怎么辦?通常,被端酒的人只能硬著頭皮干上兩杯。我曾經(jīng)問過老人,“怎么南方是敬酒,而我們是端酒?”得到的回答是,自古以來,南方富庶,而徐州的糧食產(chǎn)量沒這么大,很多時候吃飯都成問題,用來釀酒更是一種奢侈,所以好東西要先讓尊貴的人分享。而現(xiàn)在白酒已經(jīng)不稀罕了,但這種風俗還保存下來。
過年吃飯,一定會有魚,因為是討“年年有余”的口彩。在徐州,上魚的時候要注意了,一定要把魚轉到主賓位置,而且魚頭正沖著主賓,魚尾對著“三陪”,魚一定要主賓先吃,主賓沒有吃之前誰也不能轉桌子,否則要罰酒。主賓吃魚之前要和對面的喝魚頭、魚尾酒,喝過之后才能吃,主賓和“三陪”用筷子夾住魚頭和魚尾讓大家吃魚。(還有種說法叫頭三尾四、背五肚六,魚頭喝三個)。
過年在徐州的各大飯店吃的酒席里,幾乎都有一道徐州地方名菜,那就是“霸王別姬”?!鞍酝酢敝咐削M,“虞姬”指雞,徐州名菜“霸王別姬”就是根據(jù)這一段發(fā)生在徐州附近的歷史名人和歷史事件創(chuàng)制出來的。這道菜端上桌時,同樣也是雞頭對著重要人物。規(guī)矩重的地方,雞頭對著的人,要喝一個雞頭酒,俗話說“寧當雞頭,不當鳳尾?!薄邦^”表示“首”在酒桌上當然表示重要人物,雞頭對著人先端起杯與大家共同喝一杯雞頭酒,他用筷子點下雞頭,然后用筷子取下甲魚殼(連同裙邊)送到他認為很重要的客人菜碟里。
宴席快接近尾聲了,這時候不要放松警惕,有酒量較大的沒喝盡興,會掀起一個小高潮,即自己喝滿滿的一杯酒(至少三兩)而不安排別人喝,正所謂“弘揚漢魂”,或者說一句“我來弘揚一下”。他喝完后,一桌人也要跟著回應,雖然這一口酒用不著干掉三兩,但這杯酒就有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徐州酒史
當年的泗水亭長劉邦振臂一呼,沛縣頓時英雄倍出,很快就奠定了大漢朝數(shù)百年的根基。英雄常與酒和美女聯(lián)系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是他們的形象標簽。鴻門宴時,項王賜與樊噲與斗卮酒,噲起,立而飲之,賜與噲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以斗飲酒,吃生豬腿,比的是膽識和豪氣,秀的就是霸氣形象,勝利也就成了必然。現(xiàn)在沛縣歌風臺的劉邦雕塑,依然高舉酒樽,一看就讓人明白,他要先領一圈。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英雄的影響力也是泓大的,英雄愛的,我們也愛,英雄追求的,我們也跟風追求,所以英雄倍出的地方,民風也尚酒。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徐州也是主戰(zhàn)場。從小沛到下邳,從劉關張到呂布,無不在徐州豪飲朵頤。兵家多的地方,粗人也多,秀才遇見兵,有理也講不清。粗人功夫高了,豪氣足了,義氣重了,就與英雄接近了。粗人的愛好與英雄就有很多相似之處。貂嬋我等排不上隊,但是呂布的酒我們可以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