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嶺春節(jié)習(xí)俗
冰瑩
溫嶺古時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順口溜:“廿三送灶神,廿四撣蓬壅,廿五趕長工,廿六克(去)趕市,廿七搗麻糍,廿八捱(裹)粽,廿九窩凍,三十日早界(上午)還要斫擔(dān)柴,三十夜晚頭米筒侯五大(吃),正月初一nang臘(起來)拜老爺?!边@里說的是過年前后老百姓的生活情景,除正月初一放下手中生活去“拜老爺”外,其它日子都在忙著。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
祭灶,即祭拜灶王爺,溫嶺人稱“拜灶司菩薩”。因傳說玉皇大帝命灶王爺管理人間各家灶火,故被作為一家的保護(hù)神受到崇拜。因灶王爺臘月廿四要上天稟奏人間一年的善惡事,故在廿三舉行祭灶。祭品主要是“祭灶糖”(用一種黏性很強(qiáng)的糖制成),還有其它糕點(diǎn)水果。
人們用祭灶糖的目的,是討好灶王爺,糊住他的嘴,讓他在稟奏時多說好話;免得在玉帝面前瞎匯報(bào)。如今家家用上煤氣灶,“祭灶”習(xí)俗,也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和老屋灶的消失而成為歷史。
臘月二十四撣蓬壅
“廿四撣蓬壅(撣灰塵),廿五趕長工”是溫嶺的一句民諺。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前后,家家戶戶都開始撣蓬壅,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yùn)、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xí)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臘月二十五趕長工
“廿五送長工”或“廿五趕囡”舊時,有一些專門靠給富有人家長年干活為生的貧苦老百姓,稱為“長工”,也稱“長年”,他們一年到頭生活在東家家中,除農(nóng)副業(yè)勞動外,還兼做雜務(wù)。工資以年計(jì),供食宿。臘月廿五這一天,長工領(lǐng)取一年的工錢,也回家過年。
本地習(xí)俗,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臘月廿五必須回到婆家,不能呆在娘家。這一說法,與“廿五趕長工”異曲同工。
臘月二十六克(去)趕市
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快樂,家家戶戶在節(jié)前10天左右準(zhǔn)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zhǔn)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zhǔn)備過年時穿。
臘月二十七搗麻糍
舊時,鄰家互見相問:“你家麻糍搗了幾臼?”“我家麻糍搗了五臼?!币源藖盱乓旧淼母挥?。
與搗麻糍相類的則是搗水浸糕(年糕)。
所不同的是原料為晚米,俗話有“糯米麻糍晚米糕”之說。搗好后則放在桌板上用手揉,直至圓柱狀。心靈手巧的在這個時候還可以利用糕頭來制作各種形狀的小動物之類。用糕頭做成元寶,是每年必做的,用于正月初一的擺三界。
臘月二十八捱粽二十九窩凍謝年
廿八捱粽廿九窩凍”謂之“謝年”。貫穿整個正月拜歲的食俗是饅頭或粽。年前做好饅頭或粽,是老百姓的普遍共識,一般選擇在除夕的前一二天。廿八日中堂設(shè)案,以三牲福禮祈求降福,謂之“謝年”。窩凍,就是燒豬頭肉。
臘月三十除夕夜
“除夕夜”即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年已止,即將迎來新年,人們俗稱過年。所以,過大年三十夜很講究。一早先還福,在堂前擺上桌案,供上茶水等豐收果實(shí),點(diǎn)香插燭。書寫春聯(lián)、門神,貼在家門兩側(cè),家家戶戶都要請老太公,擺上供品,點(diǎn)香插燭,敬酒燒紙錢,求老太公們照顧家門吉慶,合家老少平安。祭祀祖宗后,是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飯菜擺滿一桌,闔家團(tuán)聚,圍坐桌旁,吃團(tuán)圓飯,俗稱“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此前,外出的人一般都要紛紛趕回家,與親人團(tuán)聚,歡度佳節(jié)。
除夕,家中小孩須向長輩跪拜,謂“辭歲”。長輩用紅紙包封“壓歲錢”分贈小孩。深夜放鞭炮,謂之“關(guān)門炮”。
年后習(xí)俗
正月初一開門炮
午夜過后,就是大年初一了,鞭炮聲重新響起,一直響到凌晨。這一天所有的人穿著都是新的,早晨起來第一頓飯是煮年糕吃。
大批人往廟里燒香許愿。
初一至初三
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為過年,三天里忌洗衣,忌倒污水、垃圾,忌掃地,父母忌責(zé)罰孩子。這三天里不能借錢,不能討債。
初二不能隨便去別人家的,不能在別人家吃飯,更不能住在別人家。如果有的人家在在前一年有人去世了,就在初二這一天辦宴席,請親戚赴宴,名曰“趕座”。
到了正月初三下午,許多商鋪開始開張了。各家各戶準(zhǔn)備進(jìn)行接財(cái)神活動。接財(cái)神時候準(zhǔn)備“三牲米祭”、茶水、酒水、放鞭炮。
正月初四迎灶神、拜歲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溫嶺很多人家這一天就開始拜歲了,一般親朋相互走動,送禮回禮,禮無大小,互訪互宴,謂請“新年飯”。過了初八,民間的新年拜歲活動就算告一段落(也有的人家拜歲到正月十四前才結(jié)束)
正月初五迎財(cái)神
正月初五,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cái)神,東西南北中,財(cái)富五路通。商鋪營業(yè)恢復(fù)正常。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jié),溫嶺當(dāng)?shù)胤Q正月半,又叫上元。這時候拜歲基本結(jié)束。
山粉糊是溫嶺人元宵節(jié)普遍使用的食品。
這一天有舞獅隊(duì)挨家挨戶舞獅。每家每戶,又燒葷素菜肴擺在供桌上祭祀,跟除夕晚上差不多。
溫嶺有許多人家元宵節(jié)是放在正月十四過的,傳說有個溫嶺人母親病重,眼看就要過不去正月十五了。她的兒子為了讓她過上元宵節(jié),兒子在正月十四就給母親過了元宵節(jié)。后來人們知道了這件事情,就也開始正月十四過元宵節(jié)。這就是溫嶺式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過后,新年氣息漸行漸遠(yuǎn),一切活動基本回到平常狀態(tà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