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鐵錢庫
夢蕾氏
舊州鎮(zhèn)是古滄州所在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燕、趙、齊三國交界,秦統(tǒng)一中國后屬巨鹿郡。
舊州的建城至少可以上溯到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西漢時設渤???,領26縣,郡治浮陽,即現(xiàn)在的舊州;隋開皇18年(公元618年)改浮陽為清池,治所仍在舊州;至明永樂靖難之役,滄州城毀,州治遷至長蘆(現(xiàn)在的滄州市區(qū))。因此說,舊州是滄州的母體。歷經(jīng)2000多年的滄州古城舊址保存良好,年代久遠,形狀奇特,象臥牛,故又有“臥牛城”、“獅子城”之俗稱。是華北平原現(xiàn)存最大古城遺址之一。現(xiàn)存文物有國寶鐵獅子、鐵錢庫、礌石館、毛公甘泉、開元寺等。
滄州舊城(舊州)東關有個聞名天下的鐵獅子,鐵獅子東面不遠有個鐵錢庫。鐵錢庫所在的仿古院落也稱“舊城文化展覽館”。除唐末五代時的“滾木礌石”以及紅衰草、文殊殿等,最吸引人的就該是那總重四十八噸的一塊塊唐宋鐵錢了。
看過滄州鐵獅子的人知道,在鐵獅子附近,還有一座"鐵錢庫",里面擺放著從滄州舊城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重達48噸的"鐵錢疙瘩"。這些鐵錢因何而來?用作何用?因為種種原因,圍繞這些鐵錢的歷史謎題一直沒有解開。
據(jù)說,這些鐵錢1958年大煉鋼鐵時曾挖出過。因當時當?shù)丶夹g原因無法將它們?nèi)刍?,重又埋入地下的鐵錢反倒得以保留。
已銹蝕成堆的鐵錢塊,最大的一個據(jù)說有七噸多重。其中少數(shù)錢幣尚可辨出字跡:唐“大和通寶”、宋“大觀通寶”、“政和通寶”等。
這里或是古代鑄錢、毀錢、儲藏錢幣的地方?直至目前尚無結論。但專家們稱,滄州鐵錢的發(fā)現(xiàn)可能會使中國錢幣史作重大修改。
如今守在滄州鐵獅子旁邊的"鐵錢庫"里擺放的鐵錢,是1997年時挖掘出來的。至今提起這事,仍有文物工作者認為對于這次行動應該用“挖掘”而不是“發(fā)掘”。一位文物工作者介紹,當時關于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完善,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缺少必要的專業(yè)組織,別的不說,當時滄縣連文保所都沒設立。在這種情況下,某單位組織當?shù)孛窆みM行了此次挖掘,這次非專業(yè)的挖掘雖然挖出了鐵錢,卻嚴重破壞了圍繞在鐵錢旁邊的大量歷史信息。
當年一名曾經(jīng)參與過挖掘的男子介紹,當年他看到這些鐵錢下面鋪著磚,還有十分“規(guī)整”的條石,但只過了一天,這些條石就“粉”了。還有明顯火燒的痕跡(有專家認為當?shù)貍髡f中所稱的“鐵驢”實際上是“鐵爐”)。
本來與這批鐵錢在一起的還有鑄錢用的“錢范兒”,它的價值不可估量,但遺憾的是也很快風化掉了。至此,除了這48噸鐵錢外,其余的大量歷史信息全部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