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特產:信陽紅油熱干面
欣億
信陽的熱干面是在吸收武漢熱干面精髓的基礎上,再結合信陽本地人的飲食習慣和特點,在面里面加入了千張、紅油和豆芽,可以說是為信陽人量身打造的。因此,在信陽本土,信陽熱干面受歡迎的程度遠遠高于武漢熱干面。
信陽地處豫南,接壤湖北,祖籍湖北的居民很多,飲食上與湖北有頗多相似之處。熱干面從湖北而來,具體什么時候進入信陽已經(jīng)不可考究,我在有記憶的時候熱干面已經(jīng)遍布全城。哪家最好吃,人人答案不同。西關橋頭、東關菜場、大慶路口、盆景園內、南門排擋,都是被經(jīng)常提到的地方。
還分為兩派,老市區(qū)的面會留一點汁水,講究順滑,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都愛打上雞湯紅油熱干面的招牌,現(xiàn)在我看加雞湯的不多。而羊山的熱干面瀝水瀝得更充分,吃完以后碗里基本沒有汁水。他們的面干而不黏,吃起來少了點水潤但也是根根筋道,十分有特色。
熱干面的面是一種堿水面,熱水汆燙之后加佐料干拌食用,因為是熱食干拌,所以稱熱干面。街上吃的熱干面在下鍋以前已經(jīng)是處理過的半成品,面條提前煮至半熟,瀝干后拌油抹均勻避免面條粘連,因此街邊的看到的熱干面是一堆松散的面條堆在一起,師傅扯出一把(通常是二兩一份)放入大漏勺在滾水中汆湯數(shù)下?lián)瞥鰹r水盛出。桌上擺著大小碗盆,各色調料一一加入,再撒上蔥花香或香菜,就端給客人了。
信陽熱干面配料很講究。為了讓配料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第一道完成后,就用一個特制的鋁罐盛滿水,大火燒開,吃時,把拌過油的面條放入鋁罐中煮三分鐘左右,馬上撈出。水煮時,火候非常有講究,煮時間短了,面條太硬,煮時間長了,面條容易變軟,吃起來口感不佳。煮好后,瀝干水,再進行配料,用辣椒油、鮮辣味粉、雞精、雞湯、芝麻醬、榨菜丁、蔥、姜等十余種調料一塊攪拌。即時拌、即時吃,這樣,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熱干面就做好了。
信陽熱干面最為正宗的位于信陽市區(qū)內,又因為地域分布在信陽市區(qū)內又分為信陽市區(qū)熱干面和羊山紅油熱干面。羊山紅油熱干面是根據(jù)武漢熱干面制成的,然后在使用前佐料中加有大量紅油,因此得名。羊山區(qū)內有,信陽火車站該區(qū)人多為武漢移民,或者職工,熱干面口味多符合武漢口味,每碗面條湯汁少。但是口味挑剔的信陽人民創(chuàng)造性地將紅油加入,使得熱干面更加香潤可口,更具信陽口味。信陽熱干面,濃濃的芝麻醬的味道很膩,面條又粗又沒有嚼勁兒,味道永遠也對不上。離家多遠,最想念的還是一份熱干面的味道,一份家的味道。信陽人的美好一天,從一碗熱干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