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文岡香芋的傳說故事
富貴醬
炭步文岡香芋口感綿粉而香、入水能浮,是芋頭中的精品,深受市場各界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炭步鎮(zhèn),有一個已經(jīng)有925年歷史的古老的鄉(xiāng)村——文岡村,遠近聞名的“文岡香芋”就是這里的特色產(chǎn)品,有關(guān)香芋的美麗傳說不僅在當?shù)貜V為流傳,而且為這個小小的農(nóng)產(chǎn)品賦予了獨特的文化色彩。
文崗村位于花都區(qū)的西南方,東接佛山市南海區(qū)和順鎮(zhèn)達矢布村,南連南海區(qū)官窯鎮(zhèn),西臨佛山市三水區(qū)樂平河,面積約15平方公里。文岡村是聞名遐邇盛產(chǎn)“文岡香芋”的古老鄉(xiāng)村,又是一個青山綠水芋飄香溢的富繞美麗的“綠色王國”。
傳說一:外地引進廣為種植
在明武正德皇帝登基的那年春天,有一位名叫謝盛利的商人從祖籍浙江省余姚縣帶來了一株快要發(fā)芽的檳榔香芋,回到了已定居近200年的文岡村,把香芋種苗植地種下。
第二年初春,謝盛利看到自己種下的香芋已分蘗出十幾棵生意盎然的檳榔芋苗,喜出望外,便把它移植后再按株距種下。到了夏天謝盛利和妻子一起又來到了這塊芋地看到了芋苗比去年生長得更旺盛,苗比人高。于是暗下決心,發(fā)動全家大種檳榔香芋。
到了冬至的下午,謝盛利的妻子到田間挖了一個母芋帶回家中,以水鴨炆之。當炆熟揭開鍋蓋時,香氣撲鼻而來。鄰居的叔嬸伯母都前來品嘗,果然口感粉綿甘香,都被這神秘的味道所陶醉了,紛紛表示今后一定要以種芋為生。此后,文岡村家家戶戶廣為種植,檳榔香芋已到了旺盛時期,成為名符其實的“香芋之村”,逐漸在珠江三角洲享有盛名。每年夏天,在文岡村,到處可見碧波蕩漾的香芋綠葉,簡直是一片葉的海洋。
傳說二:乾隆皇帝品嘗贊好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流逝,不覺又到了1735年春天,謝盛利的后代謝子建的女兒謝溢香15歲了,嫁到了丫髻山下的一個小莊子。出嫁那天,她的母親送了檳榔香芋的母芋、檳公、檳仔23只,作為嫁妝,祝她成家后早生貴子,易生貴子,多生貴子。果然在當年的中秋節(jié),她便生下了一個肥肥胖胖的男孩兒。男孩滿月時謝溢香大擺筵席,這一天有幾位自稱商人的人經(jīng)過丫髻山村,聲稱討水喝,主人禮貌地招呼他們,不一會兒端出幾個烤熟的芋頭給客人吃,商人見了就說:“芋未入口,先聞其香”。嘗了幾口,高聲大贊“好東西!”主人說:“這芋頭生則浮水,熟則粉綿”。商人不解地問:“哪里來的?多少錢一斤?”主人說:“野生移種,是從我娘家?guī)淼?,不用購買。先生不嫌,可送些予你嘗嘗,也算是為了我家開燈沖喜吧?!鄙倘苏f:“哪里!哪里!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你不要錢,我不能要芋?。 敝魅藷o奈,只好收錢付貨??腿讼渤鐾獾卣f:“我們也為你沖喜了,祝你多生貴子,百子千孫?!闭f完就背上芋頭辭別而去。
商人沿途談笑風生,高歌吟唱:“水秀山清,地靈物美,五谷豐盛,百姓勤勞,此天地所儲也!”后來傳說這幾位商人就是乾隆皇帝和侍從,所以這條村莊便叫乾隆莊。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日子長了,附近的人紛紛到這個村莊取芋種植,弄得謝溢香一家無暇應接,便和丈夫一家人遷回炭步文岡村的娘家居住。
謝溢香添男丁,乾隆皇帝也有機會品嘗文岡檳榔香芋,為了壯大謝氏家族,興百子、旺千孫,后來文岡村的人家凡生了男丁的都會在每年正月初十用檳榔香芋開燈結(jié)彩,以此紀念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文岡檳榔香芋,祝文岡人百子繁榮、千孫昌盛。這個紀念日文岡村人一直延續(xù)至今。
傳說三:芋浮水面鄉(xiāng)民稱奇
提起“文岡香芋”,還有一個人所皆知的傳說:芋頭是浮水的。早在1943年的冬天,文岡鄉(xiāng)的農(nóng)民謝青山和南海官渡鄉(xiāng)的農(nóng)民胡本善合租一只木船運芋頭出廣州“新順和菜欄”(當時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交易市場),行至廣州六二三路的沙基灣(靠近沙面的河沖道入口處)時,發(fā)現(xiàn)雙方的芋頭完全混亂了。怎么分辨哪些是自己的芋頭呢?謝青山提議把芋頭全部倒進河里,浮在水面上的歸自己。胡本善以為芋頭一個有好幾斤重,那有不沉之理?便欣然答允了。結(jié)果,倒進河里的芋頭卻有過半浮在水面,一稱,正好是謝青山運銷的重量。胡本善覺得很奇怪,謝青山說:“這有什么奇怪呢,這是因為‘文岡香芋’干、輕、松的緣故”。從此,文岡檳榔香芋的名氣更大,銷路更廣了。
文岡村種植的文岡香芋屬檳榔芋,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類似檳榔花紋,栽培學稱之為檳榔芋。檳榔芋為多年生單子葉宿性草本植物,其養(yǎng)份含量極為豐富,蛋白質(zhì)含量為14%左右,淀粉含量為43.9%,脂肪含量為2.4%,可作蔬菜,也可作主食,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是嬰兒和老年人的營養(yǎng)珍品。檳榔芋也以其獨特的肉質(zhì)粉、味香、產(chǎn)量高、商品價值高且銷路好而受到廣大商家和市民的喜愛,這也是農(nóng)戶廣為種植的主要原因。我國很多地方都種植檳榔芋,文岡檳榔芋以其香、綿等特點而聞名海內(nèi)外。
文岡香芋從明朝武宗正德登基的1506年間至今已經(jīng)有五百多年的種植歷史。這里種植的檳榔香芋,乃我國檳榔香芋之精品。據(jù)《花縣志》記載:“文岡芋為有名產(chǎn)品,種法大抵與姜夾植為多,其所勝者,是表土松厚,堆培得宜,故收量優(yōu)而品質(zhì)且佳也”。文岡村的表土含磷、鉀較高,這里出產(chǎn)的香芋個頭大,呈欖核形,淀粉質(zhì)多,有粉而香之優(yōu)點,用來做菜,香氣四溢,故又名“檳榔香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岡香芋已經(jīng)遠銷香港、澳門、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等地。現(xiàn)在文岡香芋已經(jīng)成為花都的拳頭產(chǎn)品,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致富的一大特色產(chǎn)業(yè)。
在花都明鑒風俗中,芋頭大有派場:在喜慶宴席上“香芋扣肉”乃“九大菜”之一;在新婚大床擺上“一姆多仔”的芋頭以期吉利;中秋之夜,一家人邊品嘗芋頭,邊共賞明月,更富有家鄉(xiāng)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