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走娘家”習俗
冰菱
探究天妃故里和媽祖的“父母之邦”,不能不觸及一個影響廣泛、古今傳承的媽祖習俗——“媽祖走娘家”。
千百年來,廣大媽祖信眾都把到天妃故里賢良港“娘家”上香朝拜,作為一項重要的媽祖信俗活動,代代傳承。正如莆田媽祖研究先行者、地方文史專家肖一平先生1987年8月出版的《海神天后東渡臺灣》一書所言:“媽祖的遠祖,九牧六房林蘊宗祠在莆田城內,亦陪祀媽祖。媽祖生父母祠在莆田忠門鄉(xiāng)港里村,祠內陪祀媽祖及其兄姐神位。每遇媽祖節(jié)日,媽祖祖廟的出巡媽祖必到以上各祠謁祖,即所謂媽祖‘走娘家’,當地林姓宗親例必舉行大規(guī)模的迎駕活動?!痹噯枺热糍t良港不是天妃故里、“父母之邦”,哪能獲得如此榮光?倘若不是嚴格依此禮儀程序辦事,那么長幼尊卑之先后次序不是完全“亂了套”嗎?
具體而言,媽祖“走娘家”習俗是:每年正月到三月,各地媽祖宮廟護送媽祖神像到湄洲島祖廟進香,都要遵俗先到賢良港祖祠朝覲其父母和列祖列宗,住上一晚(限于接待條件,一般是分散食宿于村民家里),第二天再往湄洲祖廟進香;完成“請火”儀式后,又回港里巡游、駐蹕。賢良港的宗親們則準備好“五味”、“十盤全”等宴桌接駕,喜迎媽祖“回家”,并備好“媽祖家宴”,熱情款待護送媽祖“回娘家”的信眾。那些日子,整個賢良港熱鬧非凡,勝過春節(jié)。祖祠內更是一派喜慶氣氛,不僅張燈結彩,設駐駕宴,而且還要嚴格按照道壇科儀,舉辦隆重肅穆的祭拜典禮。三月廿三這天“走娘家”活動達到高潮,除了舉行盛大的祭典活動,眾多媽祖神像一同供奉在“神臺”接受信眾祭拜,還要演戲、舉辦各種文藝活動。臨別之際,賢良港的鄉(xiāng)親們會贈送花生、稻谷、紅棗等禮品給各分靈宮廟,蘊含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的美好祝愿。
這一習俗,在康熙五十九年地方官奉旨春秋諭祭后,風氣更盛。正是這種代代相傳、心心相印的信俗活動,促進了各個媽祖宮廟、廣大信眾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使之彼此更加活絡和諧,成為聯(lián)誼的神圣紐帶與溝通橋梁。1987年農歷十一月,賢良港祖祠整修開光慶典,湄洲島祖廟董事會首任董事長林聰治(阿八)親自送賀匾、花籃、紅燭、紅包、鞭炮等賀禮,到祖祠相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