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蔣光鼐故居
春梅氏
蔣光鼐故居,又名荔蔭園,位于虎門鎮(zhèn)南行5公里的南柵管理區(qū)新基村,背靠三臺山,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別墅式園林建筑。荔蔭園以廣植荔枝而名,初創(chuàng)于清道咸年間,是一代抗日名將蔣光鼐將軍祖父蔣理祥手創(chuàng)。
故居總面積1551平方米,遍植荔枝、龍眼、玉蘭等樹木,園內果樹蔽日,爭來一片難得的蔭涼。
蔣光鼐故居建于1930年,基座特別,為拱形涵洞式墊托底層地面,通風防潮?;◢弾r石砌臺階,石雕欄桿精致,前廊后室,內建一廳兩廂,一式二層,紅墻圍護國林,內有荔枝、龍眼、黃皮、番荔枝、法國白玉蘭等名果嘉木,園前有高臺,一株芒果濃蔭如傘,門樓石砌,疏瓦翹檐,石匾楷書:“荔蔭園”,一副行書門聯(lián):“造廬誰道龍猶臥,題戶應嗤鳥是凡?!弊煮w剛勁飄逸,神采飛揚,大有金戈鐵馬秋風起的意思。
園后山麓,有蔣光鼐先生父母墓,墓臺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側墓志銘是前清進士張其淦為蔣父而撰,右側墓志銘是民國元老胡漢民先生為蔣母而書。離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蔣光鼐先生紀念其弟蔣光魯而建,名曰“光魯亭”。
現(xiàn)在“荔蔭園”“考妣碑”“光魯亭”同屬蔣光鼐故居文物點,是東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重新修繕。
故園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紅荔山房”,建于1930年,現(xiàn)已成為了展覽館,里面陳列了不少珍貴的圖片和資料,吸引著大批的游客前來參觀。
園內夾道而生的的大葉葵蒼翠欲滴,墨綠蔥蘢;被修剪成的球冠狀的板子樹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開的綠傘;萬綠叢中,幾株海棠艷紅似火,格外搶眼,一棵上了百歲的荔枝樹英姿煥發(fā),顆顆紅荔掛滿枝頭,煞是醒目。園后小山上有光魯亭、蔣蘭士夫婦墓、考妣碑等。
蔣先生故居——荔蔭園已被列為廣東省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光鼐,字憬然,1888年在園邊祖屋出生并度過少年時期,青年從軍,畢業(yè)于保定軍校,跟隨孫中山革命,戰(zhàn)攻顯赫。
1931年升為陸軍上將,任十九路軍總指揮。
1932年指揮了“—·二八”淞滬抗戰(zhàn),大挫日寇銳氣,大振國威,震動了中外。
1933年11月與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等發(fā)動反蔣事變,失敗后去香港,進行抗日反蔣活動。
1935年聯(lián)合十九路軍將領通電反蔣,主張抗日。蘆溝橋事變后,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wèi)團第四區(qū)(東美、增城、寶安)統(tǒng)率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8年任第七戰(zhàn)區(qū)參謀長。
1940年改任副司令長官。
1946年參加發(fā)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同年,在虎門鵝公山東麓創(chuàng)辦了虎門中學。
建國后,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任紡織工業(yè)部部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1967年6月8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