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要漢獻帝給他加九錫 九錫究竟是什么
欣賞失戀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北戰(zhàn),軍事上處于高峰期。曹操功業(yè)越大,他取代漢朝的可能性就越大。曹操手下的諫議大夫董昭揣度領導心思,首倡晉爵賜九錫,““昭與列侯諸將議,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
沒想到,一直是曹操心腹的尚書荀彧卻站出來反對,他說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太耿直,結(jié)果被曹操逼得“飲藥而卒”。荀彧雖死,但并未阻擋得住曹操獲取九錫的步伐。建安十八年五月,“九錫文”正式頒布。
那么,九錫究竟是什么呢?根據(jù)今文經(jīng)學的經(jīng)典文本《春秋公羊傳·莊公元年》記載:“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錫者何?賜也。命者何?加我服也?!?/p>
東漢學者何休曾給這段文字做注釋,說“禮有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則,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斧鉞,九曰秬鬯,皆所以勸善扶不能?!?/p>
這九種東西都是禮儀性質(zhì)的,但是背后則代表著權力。周天子給諸侯賜予九錫,其實就是承認這個諸侯有僅次于天子的權威,有征討殺伐的專斷權力,出現(xiàn)這種諸侯,只能說明天子的威權不行了。
在歷史上,即便是周天子極度不行的春秋時代,也沒有哪個諸侯得到過九錫。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公擊敗楚國,稱霸諸侯,“猶不能備”齊九錫。
第一個享受加九錫待遇的是王莽,元始五年五月,由古文經(jīng)學大師劉歆起草、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名義頒布的策書公之于天下,策書以最高規(guī)格的褒美頌揚之詞綜述了王莽輔佐漢室的功績,最后言道:“普天之下,惟公是賴,官在宰衡,位為上公。今加九命之錫?!?/p>
加九錫是王莽篡位的一個重要步驟,不久王莽就從安漢公變成攝皇帝、假皇帝,進而成為真皇帝,最后漢朝變成了新朝。
王莽最終失敗了,但他玩的加九錫卻成為后世篡位者學習的榜樣。王莽之后,曹操算是第一個成功玩弄加九錫游戲的野心家。在曹操的九錫策文中,曹操被吹捧為“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的圣人。
加九錫,曹操晉封為魏國公,.“今以冀州之河東、河內(nèi)、魏郡、趙國、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為魏公”,在漢王朝之外,又出現(xiàn)了一個獨立的魏國,與西漢初年的諸侯王國,“魏國置丞相己下群卿百僚,皆如漢初諸侯王之制”,曹操在加九錫之后,其制“擬于天子”、“百官皆如朝廷”。
曹操加了九錫‘’,建了魏國,這是曹氏篡位的第一步,后面曹丕再逼漢獻帝禪位,就玩的水到渠成了。
后世的篡位者大多遵循曹操模式,先要九錫,而后再逼迫禪位,把篡位做得面子上很好看,“自此例一開,而晉、宋、齊、梁、北齊、后周以及陳、隋皆效之”,就連反賊出身的朱溫最后篡唐的時候,用的也是先加九錫。
其實,不止后世,曹操玩了加九錫之后,在四川的劉備也依樣畫葫蘆,自己給自己加“九錫”,晉爵漢中王。
特別耐人尋味的是后來諸葛亮對九錫的態(tài)度,說是在三國時,李嚴勸諸葛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諸葛亮答曰:“若滅魏斬曹睿,帝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于九邪?”
什么是十命?那不就是天子嗎?倘若諸葛亮北伐真的成功,這皇位未必還是劉家人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