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寨面魚
春柳桑
捏面魚,就是用面粉捏成魚的形狀,然后放到蒸籠里蒸熟,再把蒸熟后的面魚放冷,著色加彩,描線點睛。經過藝術處理的面魚,自然是色彩艷麗,栩栩如生了。在著色加工的基礎上,再用文火烘干,便可將面魚當工藝品收藏了。經過加工的面魚,或贈送親朋,或贈送好友,或給家人外出時作干糧,盡管用途不一,但已經成為一種工藝品了。
捏面魚,過去在五寨縣內是定在農歷七月十五才捏的。相傳這是由于在元代時,為了反對元代統(tǒng)治者殘暴統(tǒng)洽,群眾自發(fā)地拿捏面魚傳遞消息,借傳送面魚,到農歷八月十五起事,完成殺韃子的任務。當地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民諺:“七月十五送面魚,八月十五殺韃子。”這種捏面魚的活動在五寨便流傳開來。
如今的農歷七月十五,已成為五寨縣民間面捏、面塑的展覽日,成為當地人民群眾中極有特色的一項民俗活動。每年農歷七月十五,五寨縣內探親、訪友,互相贈送面捏珍品,互相比試面捏技巧、面捏工藝,互競技巧,已成為普通風俗。
捏面魚,有著吉慶的含意。五寨縣地處黃河東岸,捏面制魚形,有著“鯉魚跳龍門”、逢兇化吉、百事通達的含義。
時間的推移,使捏面魚活動也有了新的變化,增添了新的內容。
如今的七月十五,還有著新麥歸倉、歡慶豐收、品嘗新麥的含意在內。在五寨縣的鄉(xiāng)下,農民們磨出上等的白面面粉,各家互相邀請村中鄰里、大閨女、巧媳婦,在家中捏面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