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寨面魚(2)
春柳桑
時代不同了,七月十五也就不光是捏面魚兒。如今,除去捏各種各樣的面魚:鯉魚、鰱魚、鯽魚、草魚外,開始捏制其它類型的面捏制品。如今的面魚,大小不一,最大的可以達到一個面魚要用二至三斤發(fā)起的白面提制一個成品,而最小的,也有象小指那樣的金魚。
除去捏面魚,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鳥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面魚兒。
瓜類面魚,是以西瓜、香瓜、冬瓜、南瓜及水果中的梨、蘋果、山楂等品種為題材的。這些作品,有些做為瓜果桃李饋贈親友,也做供品。也有的與人物面魚捏放到一起使用。像“八戒吃瓜”、“鼠吃葡萄”、“魚兒戲蓮”就是人與瓜果的結(jié)合?;ú蓊惷骠~,以蘭花、梅花、牡丹、芍藥、月季為題材,或單獨陳列,或四品同式,為節(jié)日與民間風俗服務(wù)。動物面魚,多以十二生肖為主,虎、兔、牛、羊、馬等,或獨臥、獨立、雙行、單走、有動、有靜,千姿百態(tài),相映成趣。在鳥類面魚中,各種鳥禽盡可成形入畫。像燕子、鵝、鴨、雞,各種形像皆可成形,而且要配以花草木石,組成各類組合,組成一種小品,給人一種情趣。人物面魚,以吉祥圖案為主,像胖小子、爬娃娃、老壽星、大肚彌勒佛、觀音菩薩像等。也有一些人喜歡捏連環(huán)故事,諸如“桃園結(jié)義”、“悟空偷桃”、“西廂記”等。這些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面制品,摻進了藝術(shù)夸張,造型生動、別致,別有情趣。
在五寨縣境內(nèi),農(nóng)歷七月十五送面魚還有些講究,那就是這一日內(nèi)提籃的、挑擔的、抬盒子的、騎驢的,東來西去,南來北往,成為當?shù)匾荒暌欢鹊乃兔骠~高潮。更有甚者,如今面魚造型,已經(jīng)發(fā)展到捏小摩托車、小汽車、大象、斑馬、海豹等多種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