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特產(chǎn):蒼溪酸菜
最初的你
蒼溪人有口前話“米缸面缸離不開酸菜缸”,這兒說的酸菜,就是我們的土酸菜。酸菜一直以來是蒼溪人最受歡迎,也是從小到大一直傳承沒有改變一絲味道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
酸菜是困難年代貧寒人家填飽肚子的食物,為了酸菜數(shù)量多,中間還要加進(jìn)紅苕葉子、蘭菜(蓮花白的青葉)等,酸菜苞谷糝糝、酸菜紅苕稀飯是那個(gè)年代的家常便飯;而那些大戶人家,做酸菜則要講究得多,家菜要瘦地里的(這樣的菜葉殼殼很窄),太老的不用,一根一根地摘,砂子、田螺殼、爛葉葉,摘得干干凈凈。用其做出酸菜豆花稀飯、酸菜豆花面條等精致小吃,是蒼溪飲食文化的縮影。
酸菜的做法
將家菜或者蘿卜菜葉用山泉井水水清洗干凈,切碎后凈鍋煮開水焯燙致半熟,瀝干水分壓入缸中澆上已加熱的以前做酸菜的老酸水,蓋上蓋,一般第二天就可食用了。如果沒有老酸水,也可打(煮)點(diǎn)稀稀的面湯,煮開后倒入菜中。做好的酸菜最好每天用煮飯的清米湯熱澆,上壓扁平的油光石,自可保鮮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