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民間傳統(tǒng) 滿族踢行頭
紫瓊醬
踢行頭這種游戲活動始于公元前2200年,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
踢行頭剛開始并沒有游戲規(guī)則,隨意性很強(qiáng)。而到了明末,滿族人興盛起來,踢行頭這項活動得以傳承,被稱為“踢行頭”,成為原始的娛樂活動。如果兩個部落遇到一起,就互相競技,從山上踢到山下,又從山下踢到山上,直到把球踢進(jìn)對方的柵欄內(nèi),則為勝利,而后成為滿族人過年必辦的一種活動。在踢形頭之前,須擺好供品祭拜山神、樹神,由氏族族長主持拜山神儀式,再開始飲酒歡歌,后擺陣踢形頭。
踢行頭比賽一般會選在江河冰上或曠野的開闊地,踢時劃三道橫線為界,設(shè)三名裁判,每人各執(zhí)一根木桿,立于線上,雙方任何一方將行頭踢入線內(nèi),裁判手中木桿即刻落下,判為得分,得分多的為勝方。開賽時雙方列隊于線上,一方開球,另一方則橫立于線上阻擋,如同現(xiàn)在踢足球罰點球的“人墻”。開球后,另一方則橫立對方激沖,對方竭力阻擋,雙方來往沖墻,非常激烈,表現(xiàn)了滿族剽悍、機(jī)智、靈活的民族風(fēng)格,比賽時在場地旁雙方各備牛、羊、豬和各種野味、粘糕、豆包等食品,并點燃篝火助陣。
賽后負(fù)方將酒席送給勝方,雙方在篝火旁烤肉,飲酒嬉笑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