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關(guān)中八景
培珍桑
“華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鐘響城南。驪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飲繞長安。灞柳風(fēng)雪三春暖,太白積雪六月寒。草堂煙霧緊相連,咸陽古渡幾千年。”流傳于陜西民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關(guān)中八景佚名詩,關(guān)中八景流傳于周秦漢唐,形成于明清。它的命名,有些是借大自然呈現(xiàn)的奇異景象,有些是文人學(xué)士賦傳記勝,有些是民間的神話傳說。
1、華山仙掌
進了潼關(guān),便進入了關(guān)中的東大門。“華山仙掌”首先向您鼓掌致意,這是關(guān)中八景第一景。
西岳華山為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西安東120公里的華陰 市南。北瀕黃河、南依秦嶺,奇峰突兀、巍峨壯麗,以“險、奇、 峻、絕、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區(qū)內(nèi)著名的景觀點有玉泉院、青 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長空棧道和東、西、南、北 峰。東峰觀日出已成為旅游者所喜愛的觀光游覽活動。華山西岳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guī)模宏大,文物人多,目前正在修 復(fù)并對外開放,供中外游客參觀游覽。
2、雁塔晨鐘
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nèi)的小雁塔。塔旁保存著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鐘。過去,每天清晨都要按節(jié)律敲擊大鐵鐘,向人們報曉。清脆而宏亮的鐘聲,遠震古城內(nèi)外。
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薦福寺的佛塔。薦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為他“獻?!倍ㄔ斓?。小雁塔建于唐景龍年間,15級,是密檐式磚構(gòu)建筑,塔形秀麗,是我國唐代精美的建筑藝術(shù)遺產(chǎn)。小雁塔內(nèi)有一口今代鑄成的大鐵鐘,鐘聲清脆悅耳,10公里之外都聽得清楚,人稱“神鐘”。
鐘高4.5米,重10噸,上面刻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太民安,法輪長轉(zhuǎn)”16字吉祥語。據(jù)說如果友人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把親人的名字和去處寫在一張黃箋上,鐘聲就會把思念之情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鐘”被譽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
3、驪山晚照
驪山位于臨潼縣境內(nèi),屬于秦嶺支脈,海拔1256米。昔日松柏滿山,一片蒼郁,實像一匹純青的驪馬,美如錦繡。每當(dāng)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紅霞,非常美麗動人,人稱“驪山晚照”。
驪山位于陜西臨潼縣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海拔800米,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系秦嶺山脈一個支峰,最高峰仁宗廟海拔1256米?!绑P”在古漢語里是黑色駿馬的意思。古時山上松柏滿坡,林濤滾滾,從遠處看去,郁郁蔥蔥,活象一匹奔騰青駿的驪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錦繡,所以人們叫它驪山。山上有兩峰,稱東繡嶺和西繡嶺,均滿披青松翠柏,郁郁蒼蒼。每當(dāng)夕陽西下,云霞滿天,蒼山繡嶺涂上萬道紅霞,景色嫵媚動人,酷似一匹“火焰駒”,因此,這一美景被譽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
山腰有兵諫亭,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被捕處。過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臺。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里舉烽火戲弄諸侯。驪山秀麗的風(fēng)景和誘人的溫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宮貴族。周、秦、漢代都在這里建立了離宮,到了唐代,皇室大興土木,先建湯泉宮,后建溫泉宮。公元 747年,唐明皇令匠人擴建離宮,從此改名華清宮,華清池是楊貴妃休浴處,今已建成游覽區(qū)和療養(yǎng)所。
4、太白積雪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位于眉縣、太白、周至三縣交界處。位于眉縣城南20公里。南界洋縣,東接拂坪,西南與留壩、鳳縣相連,海拔4000余米,自然保護區(qū) 5.4萬公頃,距西安120千米。為秦嶺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高水冷,因而高處背陽的地方,在三伏天仍可看到白雪,“太白積雪”指的就是這里的風(fēng)光。
《水經(jīng)注》載:“漢武帝時,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傳中人”,《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于終南主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 偉,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發(fā)育有第四紀(jì)末冰川。山巔有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和玉皇池4個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測。由于山高云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皚皚白雪,仍然莽莽天際銀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壯觀美麗,是譽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