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月不蓋房 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格格氏
在封建社會,不論喬遷還是蓋房子,人們向來都非常重視,加之古人比較迷信,因此講究就更多了。
首先,我國位于地球的北半球部分,為了避免陽光直射,同時便于采光,房屋朝向采用坐北朝南為宜。再如過去蓋房子多選初春時節(jié)進行,而這點也很好理解,春季是一年氣候最干燥的時候,如果新房這會蓋成,有利于房屋中水分蒸發(fā),并且不容易產(chǎn)生返潮現(xiàn)象,因此春季建房通常最普遍。
其實,之所以五月不能起房,同樣體現(xiàn)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值得注意,“五月”指的是農(nóng)歷,這時我國北方麥子已經(jīng)成熟,人們?yōu)榱藫屖整溩?,家家戶戶都忙的熱火朝天,畢竟民以食為天,沒了糧食保障又何談生活呢?此外,五月的天氣,說變就變,如果不能雨天之前收割,那結(jié)果肯定不堪設(shè)想。
也就是說,在五月農(nóng)忙時蓋房子,就算花大價錢找人,也未必有人幫忙,而且麥子收割完成,就意味著雨季來臨,這時蓋房子很容易因為降雨太多而潮濕,不管如何處理,這一現(xiàn)象無法根除。所以說,五月起房弊端太多,自然很少有人這樣做了。
再者,古人認為,“五”與“無”諧音,寓意不吉利,一旦此時蓋房子,對于家人時運影響很大。五月又稱仲夏之月,是一年病蟲最為肆虐的季節(jié),倘若害蟲藏匿于適宜的陰暗角落,就會不斷繁殖發(fā)展,以后人們在此居住,難免對生活造成影響。
而下半句“六月不搬家”說的是,喬遷最好不要選擇六月。在古代,農(nóng)歷六月又稱季夏,這時夏季進入尾聲,蟬鳴不止、熱浪滾滾。正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如果選擇六月搬家,肯定讓人酷熱難耐,而且古代搬家依靠人力物力,即便費勁湊齊人手,也會產(chǎn)生不小的開銷。特別在炎炎夏季,人們難免渾身乏力,心浮氣躁,再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一來容易損害家具,二來身體也吃不消。還有古人家中多有飼養(yǎng)家禽的習(xí)慣,倘若這樣來回折騰,這些小動物就會因為高溫與驚嚇引發(fā)疾病,從而破費家財。
最后一種說法,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就是古人認為,陰歷六月六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鬼門關(guān)大開,倘若偏要此時搬家,就容易碰到一些臟東西,使得自身運勢走向衰落。當(dāng)然了,從科學(xué)角度來看,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權(quán)且聽聽就行了。
其實,老祖宗這句俗語還是頗具智慧的,至今聽來仍然發(fā)人深省,畢竟在時代的局限性下,古今不可同日而語,但古人那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卻不曾因為時間流逝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