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為什么能招財
涵蘭
2017年3月30日,農歷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圓寂紀念日。布袋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肚彌勒,人們一進入佛教寺廟天王殿,首先就能見到這個笑呵呵的胖和尚。編者聽說,很多商家都是布袋和尚的死忠粉,因為布袋和尚挺一個大肚子,背一個大布袋,成天嘻嘻哈哈,一看就歡喜,很招財,于是,做生意的人都把布袋和尚當財神供奉著。
這個布袋和尚是誰呢?據(jù)說他是五代梁時明州(寧波)奉化人,或謂長汀人,世人也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布袋和尚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契此身體胖胖的,肚子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常用杖挑一布袋,見物就乞,別人供養(yǎng)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請問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還不懂他的意思,繼續(xù)再問,他就立刻提起布袋,頭也不回地離去。人家還是不理會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為什么又是彌勒佛的化身呢?據(jù)《釋氏稽古略》記載,后梁貞明二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坐化,示滅之前,在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之上,說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從此,民間相傳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中國的圣跡高僧是很有傳統(tǒng)的。南朝有圣僧寶志,傳為觀音化身。唐朝末年,金地藏自新羅來,在安徽池州九華山苦行,是為地藏菩薩化身顯圣。更為著名的就是濟公和尚了。這些神僧也有不少留下了藝術形象,但最為普及的仍為布袋彌勒。
唐代以后,各式各樣的彌勒佛像均讓位于中國高僧布袋和尚了?,F(xiàn)知最早的布袋和尚像是在杭州西湖石窟造像之中的南宋階段的布袋彌勒佛,江西贛州有通天巖石窟,其中也有著布袋和尚的雕像?!按蠖悄苋荩诔i_”逐漸成為佛教人生觀最重要的寫照。彌勒佛從造型到觀念都民間化世俗化了,成為中國人心中最為熟知又極為親切的佛像。大肚彌勒布袋和尚為什么能成為財神了呢?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體恒曾經撰文提出:大肚彌勒的信仰,本身就是起源于民間。中國民間信仰里的大肚彌勒佛,因其祥和開懷的面容,慈悲包容的胸懷,豁達知足的心態(tài),而為民眾視為吉祥的象征,廣受歡迎,于是形成了濃厚的供奉之風。
所謂“和氣生財”,久而久之,彌勒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財神”,甚至造像也出現(xiàn)了手持錢寶、高舉元寶,或盤坐在黃金寶座上的形象,他的布袋里也被認為充滿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禪宗寺院里迎面而來的彌勒形象,也被人們請回到了家宅居所,并認為有改善風水、聚氣納財?shù)淖饔?。于是,彌勒信仰便與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文化結合在了一起。
大肚彌勒天天笑口常開,這個笑,可不是傻笑、壞笑,而是慈悲、悲憫的笑,各位大俠,咱們供奉大肚彌勒,不僅為了求財求富貴,還要學習彌勒菩薩的大度、放下、自在與灑脫。您說是不是這么個理兒?彌勒菩薩的笑容給人帶來的是歡喜、希望和光明。我們應該學習彌勒菩薩的大度、放下、自在與灑脫。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