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稱的由來(2)
暢暢醬
華東
濟(jì)南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的“濟(jì)水”(古道為今黃河所據(jù))之南而得名。
煙臺
——意為“狼煙升起的炮臺”。
淄博
——淄川與博山的合稱。
萊蕪
——萊是植物名,俗稱灰菜,蕪指田野荒蕪,古時這里是一片荒涼的地方,故名萊蕪。
菏澤
——古為濟(jì)水所匯,菏水所出,連通古濟(jì)、泗兩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澤,故名“菏澤”。
合肥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
青島
——因島上“山巖聳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與“琴島”諧音。
威海
——明代在此地設(shè)威海衛(wèi),取“威震東?!敝?。
日照
——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蚌埠
——意為“盛產(chǎn)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別稱為珠城。
宿遷
——春秋時為鐘吾子國,后宿國遷都于此,宿遷由此得名。
連云港
——意為“在連島與云臺山之間的港灣”,云臺山是江蘇省的最高峰。
鎮(zhèn)江
——唐代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的駐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此地距大海較遠(yuǎn),故而更名為鎮(zhèn)江,取“鎮(zhèn)守長江”之意。
無錫
——先秦錫山產(chǎn)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
上海
——得名于松江(即蘇州河)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海意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華
——因位于金星與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而得名金華。
寧波
——寧波古稱明州,寧波得名于“海定則波寧”。
莆田
——取“莆口成桑田”之意,莆田是極具閩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來。
廈門
——明代筑廈門城,原作“下門”,意為“位于下方的海峽”。
龍巖
——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龍巖洞而得名,龍巖是中國唯一用洞穴名稱來命名的地級市。
鷹潭
——因信江南岸龍頭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鷹舞其上”,故名鷹潭。
上饒
——上饒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饒”,在古代這里是物產(chǎn)豐饒之地。
九江
——九江名稱來源于“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九是古代中國人認(rèn)為的最大數(shù)字,因而九江也有“眾水匯集的地方”之意。
宜春
——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