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大雁塔廟會
掠魂者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樓閣式磚塔采用磨磚對縫,磚墻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建筑藝術風格。唐太子李治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擴建寺院,更名為大慈恩寺。寺院里樓閣、殿宇、禪房相間,共有院落十進。唐三藏――玄奘取經(jīng)回來后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jīng)譯場,在此寺創(chuàng)立了佛教慈恩宗,因此寺院名聲遠揚。香客云集,盛極一時。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唐代以來,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內有傳統(tǒng)的廟會,俗稱“雁塔廟會”,極為繁華興盛。
大雁塔廟會習俗
唐代以來廟會之時,這里就成為文人墨客薈萃之地,舉子及第后均登塔題名,“雁塔題名”遂成為士子們仰慕向往之事。塔前曾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間的陜西舉人題名刻石。
此外,文人還常登塔題詠,唐天寶十一年(752年)詩人杜甫、岑參等同登大雁塔,岑參賦詩曰:“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彎。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背蔀闅v代詩人題詠雁塔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