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間“搶”俗(2)
朋鵬醬
搶烏豆
在潮汕大部分地區(qū),男女結(jié)婚前要先擇吉日良時對婚床進行安放,謂之“安床”。安床后一個別開生面的習(xí)俗就是“搶烏豆”,即邀請親友的小孩子(男女都有,男孩居多)坐在新床上,男方家人將炒熟的烏豆連同硬幣一起向床中撒去,讓小孩搶奪。烏豆象征男丁,寄托著男家早得貴子的期望。
搶雞肉
當元宵夜游神結(jié)束后,潮汕有些鄉(xiāng)村(如揭陽南隴村)便開始進行“搶雞肉”的活動。人們在路邊田洋上搭起一個臨時簡易高臺,由主祭人站于高臺上把一只熟雞向臺前擁擠的人群拋去。臺前的人們,尤其是年滿18歲以上未婚或已婚未生子的青年便一齊上前哄搶,以求得妻、生子。搶到雞肉者應(yīng)立即撕下一小片肉后把余下的再向空中拋去,讓別人去搶,千萬不可多占,傳說貪心者當年會大不吉利。這樣便形成了拋雞——接雞——撕雞——再拋雞的熱鬧場面。如今,由于社會的進步,這種“搶雞肉”活動已不再受青睞了。
搶花生
在饒平縣樟溪鎮(zhèn)龍?zhí)镀掖?,每年正月初一的下午,在村樓寨廣場上,人聲喧嘩,熱鬧非凡。男女老幼聚集于此,爭先恐后地搶從燈棚上拋撒而下的花生粒。據(jù)說誰家搶的花生粒多,誰家當年就能添丁。于是一些已結(jié)婚還未得子的男子為得個好彩頭,便奮不顧身地爭搶起來。該鄉(xiāng)燈棚下?lián)尰ㄉ臍v史已有幾百年了,每年,有男孩出生的人家都要炒花生上燈棚頂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摻,并按出生先后,先的坐燈棚頭,慢的坐燈棚尾,大家依序散撒花生米。至今在該鄉(xiāng)還流傳著一首歌謠:“搶花生,熟摻青(潮語生的意思),年年生?!?/p>
搶石榴
在澄海區(qū)上華鎮(zhèn)隴尾村,每逢農(nóng)歷正月十八,都要舉辦一年一度的搶石榴民俗活動。這一民俗活動的由來在當?shù)亓鱾髦@樣一個故事:清朝年間,程洋崗有一對新婚夫妻,耳聞龍美之搶石榴得子頗為靈驗,即托其斗門的摯友代為搶石榴。農(nóng)歷正月十八當天,其好友果真搶了一顆石榴,但由于天色已晚,只能次日再為其送去石榴。到了第二年,斗門搶石榴者得一子,而程洋崗的夫妻卻生一女。自此,那些祈求新年平安添丁的善男信女就在農(nóng)歷正月十八游神的路線上擺桌子供奉神像,待神像游到桌子旁邊,就上前摘取石榴或榕樹枝葉,以求新年如意。村里村外來搶平安者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一項大眾化的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