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民間傳統(tǒng)禁忌
貝多芬
于都歷史悠久,地域相對遼闊,加上人口眾多(全球客家人口大縣排名第四、贛南排名第一),因而民間傳統(tǒng)禁忌內(nèi)容特別豐富。以下將從歲時禁忌、飲食禁忌、服飾禁忌、婚嫁禁忌、生育禁忌、喪葬禁忌、起居禁忌、數(shù)字禁忌、事物禁忌、身體禁忌、語言禁忌、行業(yè)禁忌等十二個方面加以展示。
一、于都傳統(tǒng)歲時禁忌
農(nóng)歷無立春之年為“瞎目年”,俗稱“孤鸞年”、“寡婦年”,不宜“破蒙”(首次入學(xué)讀書,也稱作開蒙、破學(xué)),不宜婚嫁。一個農(nóng)歷年內(nèi)有兩個立春的則為“雙春”,同樣不怎么吉利。俗諺云:“雙春夾一冬,十只牛欄九只空”,意味著雙春年五谷不豐,且多災(zāi)病。舊時,適逢無立春、雙立春之年入學(xué)的,應(yīng)提前一年舉行拜孔夫子“破蒙”儀式。
整個正月尤其是年初一,要說“好話致”,切忌信口開河亂說不吉利的話。如酒壺、酒瓶明明沒有酒了,卻不能直接說帶有“沒有”、“冇”等字眼的實話,而要說“蠻多嘞”;親友勸你酒,你又不想喝了,不能說“嫑”(不要),而要一口推說“有啲,有啲——”(意思是好了)。(其余參見語言禁忌)
正月初一忌掃地、洗衣服、煮米。正月初二可掃地,但不得倒垃圾,且忌向屋外掃,而要向里面掃,將垃圾暫時堆在門角或用袋子裝好,否則就意味著掃走了財氣、倒掉了財富。又忌諱打罵小孩,年初一小孩啼哭是兇兆,意味著年內(nèi)必有長輩患重病甚至過世。忌睡懶覺,俗傳年初一晏起要“崩田墈”。忌食粥,否則一出門便遇雨。忌打爛碗,認為是斷財路之兆。
正月初三俗稱“三重日”,又訛為“生蟲日”,是“送窮”之日,家家戶戶秉燭焚香將垃圾送到大路邊,把垃圾當作“窮神”送走。這一天,不能進菜園摘菜,否則菜蔬、農(nóng)作物就容易“生蟲”。同時年初三不擔(dān)水,尤其忌諱挑井水,認為“生蟲日”擔(dān)水要催生井水里的蟲子,使井水不再干凈。又忌出門訪友,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正月初五是五谷神(又俗稱“米谷神”)生日,忌煮米、撈飯,因此這天多吃舊飯。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忌借債,忌催債。
正月十九“天穿日”,忌田間勞作,婦女不得做針線活,否則會把天刺穿。
農(nóng)歷二月春社日,忌推磨、犁田、用針,民間傳說是日推磨、犁田會撣破社公的頭,用針會刺破蛇的膽,病“蛇頭子”(手指頭)。
每逢驚蟄至春社之間和農(nóng)歷六月最后一天至七月十四,于都人忌走親戚、探訪朋友,因上述期間是人們已給故人“攔社”、“懸衣”的日子。
二月十五為百花生日,俗稱“花朝節(jié)”,不宜做針線活,以免刺傷花仙的花苞。
正月、農(nóng)歷五月、農(nóng)歷九月忌“過火”(遷新居)。
農(nóng)歷五月二十前后逢辰日為分龍節(jié),忌河邊洗衫褲,更忌挑尿桶、倒糞桶,否則便觸犯龍王。
農(nóng)歷六月中旬前后“嘗新米”時,忌諱提起遠離家門未歸的親人,避“嘗唔到新米”之諱。
七月十五為鬼節(jié),忌吹口哨,否則會招引來孤魂野鬼。忌直呼他人姓名,否則游蕩的鬼魂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路上聽見別人喊自己的名字時,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yīng)。忌拍打肩膀,以免熄掉肩膀上的命火。(俗傳人有三把命火,分別在腦袋和兩個肩膀上)忌曬出去的衣物不收回家。忌撿起街頭、路邊的錢,認為是鬼丟掉的,撿了便從此病痛不斷。忌小孩晚上外出,恐被野鬼纏身。忌水中游泳,容易被“水浸鬼”拖走。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忌用手指指著月亮,否則就會爛耳朵。
逢寅日不祭祖。逢丁日不剃頭。逢丙日不作灶。
忌下午、晚上去病人家看病人。喜事送禮宜在上午,尤其是做壽者,忌下午送禮。
每月初一、十五不宜出遠門,忌探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