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四大皆空”有哪些意義
若蕊
一般人因為不認識佛教,再加上以訛傳訛,經常對佛教的思想義理,乃至名相用語等,產生許多誤解。譬如佛教所講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誤以為酒、色、財、氣叫四大,因此戲稱那些不貪酒、色、財、氣的人是“四大皆空”。其實“四大皆空”是佛教對世界和人生現(xiàn)象及本質上的說明,它所蘊含的深奧義理,以及它與我人關系的密切,實非一般僅知追逐酒、色、財、氣之徒所能理解。
一、四大的意義及功用
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等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
地大:以堅硬為性,能支持萬物,不使墜落。
水大:以潮濕為性,能收攝萬物,不使散溢。
火大:以溫暖為性,能成熟萬物,不使壞爛。
風大:以流動為性,能生長萬物,調節(jié)暢通。
宇宙間的森羅萬象,沒有一樣不是仰賴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結合而成的。譬如一朵花的綻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屬于“地大”,水分、日光、空氣,這些就是“水大”、“火大”、“風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兒就不能盛開怒放了。
又例如由泥土燒成的杯子,泥土是屬于地大,泥土摻和水,加以火燒,故有水、火二大;再經由風吹成固體而為杯子,故有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