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廟會(3)
靜梅
典故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最早的城隍廟見于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歷史上有唐人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宋代以后,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zhàn)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爵。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則下旨封開封、臨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為王,職位正一品,與人間的太師、太傅、太?!叭焙妥?、右丞相平級,又封各府、州、縣城隍為公、侯、伯,即府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州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縣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廟,規(guī)模高廣與當?shù)毓偈鹧瞄T完全一樣,還按級別配制冕旒哀服。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詔去封號,只稱“某府或某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廟不得雜祀其他之神。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里,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
明孝宗年間(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陳文龍(1232—1277)被封為福州城隍爺,其從叔抗元英雄陳瓚(1232—1277)被封為興化府城隍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