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婚俗 看見漂亮女人就搶(2)
慧青醬
在烏干達和肯尼亞邊界兩側(cè)的卡拉莫加族和圖爾卡納族居住的某些偏遠地區(qū),女跑男追成為一種新穎的求愛方式,女子放開腿奔跑,而且往往是向人跡罕至的草叢或有野獸出沒有的林莽中跑。男子則緊緊追趕,若追得上,她就攜他到父母面前求婚。若追不上,或不敢去追,那他就無法贏得姑娘的愛情。這種由搶婚演變而成的求婚方式,被稱作“追婚”。
在國外,古代希伯來人、阿拉伯人、希臘人、條頓人都曾行此婚俗。
在近現(xiàn)代,世界上有些地區(qū)也行這種婚俗。如印度奧里薩邦的坎德人、霍人、布伊亞人,印度尼西亞龍目島的薩薩克人,老撾北部的芒人,蘇聯(lián)西伯利亞的楚克奇人、薩莫耶德人、沃加克人、奧斯加克人,西亞的閃米特人,澳大利亞的阿蘭達人、塔斯馬尼亞人,美拉尼西亞新赫布里底群島的彭特科斯特島居民,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羅羅人,南美洲智利的阿勞坎人,巴西的印第安人諸部落,火地島的雅甘人和奧納人,加利福尼亞的盧伊塞諾人,英國的蓋爾人、皮克特人、威爾士人,俄羅斯南部的哥薩克人、烏克蘭人,以及歐洲和非洲某些地區(qū)的居民,都曾有或仍保留搶婚遺俗。
搶婚是一種古老的婚姻形式,最早帶有強制性,到了后世才成為象征性的表演。搶婚,分暴力搶婚與摹擬搶婚兩種。前者往往不經(jīng)過媒聘,純粹訴諸武力。搶親后通過媒人說合,如果男女兩家得到諒解,便可正式成婚;如果說合不成,也可能因此結(jié)下怨恨,有的甚至男女兩家進行械斗,長期打冤家。更多的情況下是摹擬式的帶鬧劇色彩的“搶婚”。另外,搶婚作為一種婚姻儀式,比較簡單,所需要的彩禮也很少。所以多為家景貧寒者所采用?,F(xiàn)代社會中自由婚姻增多,因此搶婚實際上已改變它原來的意義,但搶婚作為婚禮的儀式依然保留,多見于我國西南云、貴、川、藏等省份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另據(jù)報道,印度部分民族和東非的部族也保留了這一傳統(tǒng)風俗。
越南有好幾個民族的搶婚習俗,但以苗族的較為普通,一個男子相中某個女子后,要先了解這位意中人是否已有丈夫,如果她還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就要準備財物,并著手搶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