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古人名與字(2)
余妍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文人雅趣其多,因而取字的方法也十分有趣而多樣,不是簡單的概括所能完成的。
但如果我們了解了古人名和字的關系,也可以幫我們解決一些問題。例如;北宋詞人“秦觀”中“觀”的讀音是讀guān,還是guàn時,我們不妨通過他的字去推斷。秦觀,字少游,從他的字我們可以斷定是讀guān。
一般來說,名是留著自稱的,對人稱自己的名,是一種謙虛與禮貌。比如,據《論語》記載,孔子為顯示自己“圣人”的謙讓有禮,在學生面前常自稱“丘”。一般地說,自稱名的場合,常是下級面對上級,臣子面對君王,晚輩面對長輩。
同樣地,稱謂對方時,便以稱字而為禮貌。尤其是下級談及上級、臣子談及君王、晚輩談及長輩,絕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稱字。至于平輩之間,為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也以稱字的多。如西漢李陵《答蘇武書》:“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弊忧渥允翘K武的字。我們再舉一個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詩人杜甫在成都時,曾作嚴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當著嚴武的面說:“不謂嚴挺云乃有此兒!”因為失言,他竟直呼嚴武父親的大名。這下可把嚴武弄火了,他頓時暴跳如雷:“杜審言之孫敢捋虎須乎?”杜審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嚴武“回罵”又升一級,可見當時稱謂要求之嚴格!
孔子名丘,字仲尼
另外:古人名與字連帶關系。古人有姓有名,還有字,姓、名、字三者結合,構成了我國古代姓名的結構體系。
<<白虎通>>曰:“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