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生產用具 牛犋與驢馬套
深情
一、牛犋
牛犋是耕牛拉犁的用具,用鐵、木、繩組合而成。其部件有:革頭、拋桿、掛鉤與拉繩等。
革頭為長約尺七八、徑約二寸多、中部約一百四十度弧形彎曲的光面硬圓木,兩端距沿各約一二寸處順彎曲方向各有一徑約五分的圓透孔,兩孔相距約三寸,稱為繩眼;彎曲弧的兩邊距弧頂約二寸多處各有一與繩眼方向相垂直徑約五分的圓透孔,稱為挺棍眼。
革頭棍長約一尺左右、上頭稍大于挺棍眼的扁圓體或多角楞體的疙瘩的木棍或鐵棍,下頭有小孔眼并系有細繩,從上至下直穿插于革頭棍眼內。
拋桿長約尺七八、邊寬各約二寸的方木條,兩端距沿約六分處各有一徑約五分的圓透孔,稱為繩眼,中間的后部有一鐵掛鉤。
拉繩兩條,系用寬約半公分的三根牛皮條合成的牛皮繩,各長約丈余,前系于木革頭的繩眼,后系于木拋桿的繩眼,長余部分繞纏于木革頭的兩端,以作備用和調節(jié)。
使用駕套:兩根鐵革頭棍從上至下向前稍傾斜,夾套于牛頸兩側,木革頭的內弧架于牛頸上的頸根,兩根棍下端的細繩拴系于牛脖子下部;兩根拉繩向后夾套于牛腹左右兩側,拋桿向下掛鉤于犁沿子一端的扁鐵環(huán);兩牛頭部空開約三尺余用單韁繩相互拴系;回牛繩(俗稱撇繩)長約兩丈多,中部斜搭掛于犁尾的拐把上,兩端穿過木革頭一端的環(huán)形繩或鐵環(huán),分系于兩牛頭部的韁繩處。
牛犋與牛除拉犁、耙、耱、耬、碾場碌碡外,還用于拉碾子與硙子,只不過速度稍慢。
如今,隨著機械器具的增多,犁、牛與牛犋已較少使用了。
二、驢馬套
驢馬套,為木、繩、鐵與襯墊等的組合物,是驢、騾、馬皆用的拉力工具。部件有夾板、擁脖、拉繩、拋桿和掛鉤等。
夾板為長約尺二三、寬約二寸不到(兩頭稍窄)、厚約一寸左右的兩根木板條,兩上端大面距沿約六七分處、間距約六七分平行各有徑約三分的兩個圓透孔,兩個木板條相距約三寸,通過四個圓透孔用牛皮條拴系。一木板條下端大面距沿約六七分處、間距約六七分、平行有徑約三分的兩個圓透孔,拴系長約八寸的環(huán)形牛皮條;一木板條下端大面外側距沿約六七分處為凸楞;兩個木板條的小面上下兩端距沿約ZIN寸處各有徑約三分兩個圓透孔,每一板條的兩個上圓透孔用雙牛皮條環(huán)形穿套拴系,拉直呈三角形。拋桿同于牛犋拋桿。
拉繩同于牛犋拉繩,長約六七尺,前端系于夾板中部的三角形牛皮條,后端系于拋桿的繩眼。
擁脖多用長約二尺左右、寬約八寸、多層壘疊的棉麻袋片,四邊用線或麻繩大針距穿縫成整體。俗稱“擁脖”。
駕套的使用,襯墊經驢頸稍后左右橫搭于驢的雙肩,兩夾板置于襯墊上,夾板下部用所系環(huán)形牛皮條相攀套固定,拉繩順驢腹兩側向后拉套,拋桿的掛鉤掛于著力點。
驢、騾、馬一般宜于拉面粉磨、碾子、播種耬和碾場碌碡,亦可用以拉犁、耙與地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