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垛田鄉(xiāng)婚俗(4)
青樓
江蘇興化垛田鄉(xiāng)婚俗之鬧洞房
晚宴散去,一整天的喧鬧基本結束,新郎新娘該走進那洞房花燭夜的情境中了吧?且慢,總會有一幫年輕人來“騷擾”一番,乘機“敲榨”一通,用幾分詼諧幾份取鬧幾份快樂,給婚禮畫上圓滿的句號。
鬧洞房也有老式與新式之分。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鬧洞房是有一套程式的。首先是參加人員多為新郎的表兄弟和堂兄弟,人數(shù)一般在五六人左右,其中有一人領頭。領頭人手捧一只燭臺,走在隊伍前頭,邊走邊“喊好”,每說一句,其他人則應一聲“好呃”。開頭一般這樣:
一步金呃,——好呃!
二步銀呃,——好呃!
三步四步進房門嘞,——好呃!
一進房門亮堂堂呃,——好呃!
看看新娘子好嫁妝呃,——好呃!
以后的內容,便是領頭人依據新房內的擺設即興發(fā)揮,但要考究個句句順口吉祥如意詼諧有趣。鬧新娘是少不了的,你聽——
望望娘子頭,——好呃!
珍珠瑪瑙往下流?!眠?/p>
看看新娘的臉,——好呃!
胭脂搽得不深又不淺,——好呃!
量量新娘子腰,——好呃!
不粗不細系個花荷包。——好呃!
摸摸新娘子手,——好呃
細指頭戴個戒指二錢九,——好呃!
眾人圍住新娘就這么上下打量說長道短起哄喊好,準把她羞得面紅耳赤頭不敢抬眼不敢睜。也只有這樣才到火候,這時準會有人出面,分煙分糖打招呼解圍,這些人便乘機將事先藏在被子、床角內的糖煙紅棗盡數(shù)搜出歸入囊中,鬧洞房結束。
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由于受“文革”期間“破四舊”的影響,這種傳統(tǒng)的鬧洞房形式最終退出歷史舞臺,鬧洞房被完全簡化,無非是親戚朋友酒席之后涌進新房討要喜糖喜煙,說一些笑話而已。
到了九十年代,鬧洞房開始有了新的內容和形式。多由一幫小兄弟“主持”,新郎新娘雙雙配合表演一些“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有借鑒的也有原創(chuàng)的,有屬于正常鬧笑范圍的,也有比較出格的,五花八門名目繁多而且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不妨將其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基礎型。如我們常見的二人啃蘋果(紅棗、糖塊)、雙舌抬筷子等。
觸摸型。如“巧取錢幣”,將幾枚硬幣從新娘的領口灌進體膚與內衣之間,新郎必須一一摸出,少一枚就要罰幾包香煙。
象征型。如“龍鳳戲火”。新郎新娘手牽一根紅線對面站著,紅線中間扣一根點燃的香煙,下面是塊香皂上插著十來根火柴,一對新人須牽著香煙將火柴點燃,每點燃一根,鬧的人就齊聲高喊“一火”、“兩火”……
鬧洞房是中華民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袄鲜健币埠谩靶率健币擦T,宗旨與效果都是增添喜慶氣氛。如果作個比較,兩者之間又有著一定的文化差異,老式鬧法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但顯得刻板,不夠活躍。新式鬧法,活潑熱烈詼諧有趣,娛樂性可看性較強,但缺少點文化內涵。
但愿今后鬧洞房的節(jié)目里,少一些淺薄,多一些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