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對神話傳說中英雄人物的崇祀
希榮君
神話,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高爾基說:“在原始人的觀念中,神并非一種抽象的概念,一種幻想的東西,而是一種用某種勞動工具武裝著的十分現(xiàn)實的人物。神是某種手藝能手,人們的教師和同事?!眰髡f,是繼神話之后產(chǎn)生的口頭敘事文學(xué),是既有一定神話特征又具有歷史性的故事,其中的主人翁是半人半神。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了大量生動優(yōu)美的神話和傳說故事,塑造了許多英雄形象。這些英雄為了達到某種理想,或敢于斗爭,或勇于犧牲,或自強不息,或舍己為人的精神,在人民群眾中有極大的影響??梢哉J(rèn)為,他們的形象,是對中國世世代代勤勞勇敢的英雄人民的最生動的概括;他們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來,陜西人民就懷著極大的敬意祭祀著神話和傳說中的英雄人物。
一、祭女媧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最偉大的一位女神。傳說宇宙初辟之時,她和其兄伏羲結(jié)為夫妻,繁衍了人類。又傳說她摶黃土造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她還曾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支撐天的四極,殺黑龍拯救了中原,積蘆灰止住了泛濫的洪水,消滅了兇禽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因此,中國人民視她為“化育萬物”的“神圣女”和煉石補天的英雄。北宋羅泌《路史后記》云:“女媧氏治于中皇山之原……繼興于麗?!边@個“麗”,即后來的驪邑,也就是今臨潼縣。該縣稱女媧為“驪山老母”??h城南面驪山西繡嶺第二峰古代建的“老母殿”,至今尚存。驪山之巔九龍頂原有合祀女媧、伏羲之“人祖廟”。該廟又叫露臺祠,今名仁宗廟,已毀,僅存石匾。臨潼縣在農(nóng)歷正月二十日與七月十五日祭女媧。
正月二十日,叫“補天補地節(jié)”,臨潼縣東南諸鄉(xiāng)又稱“女王節(jié)”、“女皇節(jié)”。據(jù)說此日是女媧的生日。節(jié)日活動內(nèi)容是吃“樸天餅”。這種餅臨潼各鄉(xiāng)不同,有面糊攤烙的煎餅,也有硬面搟制的烙餅、蒸餅,總的要求是薄頁、圓形。古人認(rèn)為“天圓地方”,圓形象征“天圓”。飯前舉行簡單的儀式,由家庭中年長的婦女撕開餅拋向房頂象征“補天”,然后扔人井中或者擱在地上叫做“補地”。飯后,驪山周圍的居民紛紛去老母殿叩拜女媧。除臨潼外,藍田、富平、耀縣、銅川等縣市也過補天補地節(jié)。
七月十五日,據(jù)說是女媧和伏羲結(jié)為夫妻的日子。舊時,每年此日村民們要在人祖廟舉行“羲氏圣會”,合祭女媧、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