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古城龍泉上村“大照壁”
傲蕊子
地處下關龍尾古城龍泉行政村的上村“大照壁”,是大理地區(qū)最長、最高、名符其實的“大照壁”,是人們游覽將軍洞風景區(qū)的必經之地,是村民休閑及游人歇腳休息的好處所。
“照壁”,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受風水意識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點的建筑形式,它反映出古代人們趨吉避邪,祈求平安的民俗心態(tài)。在白族民居建筑中,照壁更是占有突出的地位,更加講究造型精美,彩繪華飾,追求高雅秀麗的效果。據村中的老人說,上村“大照壁”始建于清朝嘉慶癸酉年(1813年),迄今已有一百九十四年的歷史,是龍尾古城內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古建筑。這座大照壁為土石磚瓦結構,厚重堅實,橫面全長21米,中間高6.8米,墻厚0.9米,兩側墻面稍低,稱之為“三疊水”結構。照壁中央主軸線與村中大戶李家大院主房相對應,體現了“尊者居中,長幼有序”的儒家倫理思想。照壁頂部和脊線兩端飛檐翹角,輕捷巧致;檐口墻面是一帶狀的各種山水彩繪,古樸典雅。整座照壁墻面以潔白作底色,正中書有“瑞接斜陽”四個楷書大字,字體遒勁雄渾,表達了人們寄情山水,親近自然的良好愿望;東西兩側墻面則分別書有“紫氣東來”、“彩云南現”八個楷書大字,字體端莊秀麗,展現了人們對吉慶祥瑞的追求。據村里老人的回憶,照壁上的這些大字題書,是清末民初龍尾關城內的一位書法名家、人稱“王貢爺”的王聯(lián)元老先生書寫,這些珍貴的墨跡,充分展示了前人深厚的書法藝術功底,人們在觀賞這些優(yōu)秀作品之時,對先輩書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綜觀上村這座大照壁,從外觀看,它結構嚴謹,布局合理,造型美觀,給人以莊重敦實、古樸典雅的感覺;從文化內涵來看,它體現出一種民族民間的“照壁文化”現象,正如一位研究白族民居建筑的學者所說:“照壁文化是中國墻文化的延伸,是墻文化更加獨立的表現方式,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深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學、玄學、風水學等老百姓希望祈福避邪的人文內涵,透過‘照壁文化’表達了白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高尚人品的追求,以及重文化、重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歲月悠悠,上村大照壁已經走過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歷程,至今保存完好,全得力于村民的呵護,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風雨的剝蝕,它現已呈現出頹廢之勢,如不及時加以維修保護,我們將愧對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