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民俗文化拾遺 定埠婚喪鄉(xiāng)風(fēng)拾遺
愛歡氏
定埠古屬吳國,吳域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約到了南宋年間,有呂氏一族從浙江某地遷徙來到定埠定居,隨之帶來了古越國民俗文化。吳、越文化在這方熱土長期的相滲透,相交融,便不知不覺間孕育了類吳風(fēng)民俗、似越韻風(fēng)情的定埠鄉(xiāng)風(fēng)。鄉(xiāng)風(fēng)名目繁多,恕不一一贅述,本文僅從婚喪習(xí)俗苑里采擷片葉,略作介紹。
定埠人將出嫁的女子稱為“嫁姑娘”。嫁姑娘上花轎之前諸如押八字、合八字、下聘禮、送日子等傳統(tǒng)程序,與異地他鄉(xiāng)大同小異,一筆帶過作罷。唯有“交鑰匙袋”、“交子孫帕”、“掛篩子護轎”、“旺轎”、“新郎新娘拜堂”、“送夏”等,有濃郁的吳、越風(fēng)情。
交鑰匙袋。當男方的迎親人放罷催嫁姑娘上花轎的爆竹,其母親便把嫁妝箱柜上的一串鑰匙用紅布袋裝好,雙手交到女兒手里,并用飽含難舍為娘身上一塊心頭肉之情的哭腔,對女兒作臨別贈言,叮囑女兒到了婆家后悉聽公婆教誨,勤儉持家,精打細算,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要精算計。常見的哭詞有“聚財好比針挑土,敗家就像浪淘沙”等。母親哭罷,女兒往往要用哭腔回答母親幾句已經(jīng)銘記在心之類的話。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出嫁姑娘對自己由父母包辦的婚姻十分不如意,此時已經(jīng)痛哭流涕,泣不成聲了,根本無心緒回答母親的贈言。
交子孫帕。嫁姑娘坐進花轎后,姑娘母親即將事先準備好的子孫帕交到女兒手里,并祝福女兒一腳跨進了婆家門就是婆家的傳代人,早生貴子,多子多孫。“子孫帕”看起來不值幾個錢,僅是一方紅巾包著5個染紅了殼的雞蛋,可它的寓意卻是傳宗接代的至理。定埠人習(xí)稱雞蛋為“雞子”,雞下蛋叫“雞生子”,為娘的將子孫帕交給女兒,自然就成了吉兆之舉,祝福女兒生兒子添子孫。蛋的數(shù)目單取一個“五”,其內(nèi)涵就豐富了:“五子登科、五經(jīng)魁首、五福臨門”等等。等到嫁姑娘進了婆家門,新郎接過子孫帕后自然就對號入座了。
掛篩子護轎。嫁姑娘一旦坐進了男方來抬親的花轎里,便改稱新娘子了。新娘子忌諱遇見孕婦,說孕婦本人兩只眼加上腹中胎兒的眼睛便是沖撞新娘喜氣的“四眼睛”。而花轎在行進途中經(jīng)村過街時,大姑娘、小嫂子等有攔轎看新娘子的風(fēng)俗,并借機討要些喜果子吃??葱履镒拥娜巳褐须y免有新娘子的克星“四眼睛”,為避這個邪,嫁姑娘剛一上花轎,娘家人便及時地把一面貼有紅喜字的篩子掛到花轎的背后。因篩子的孔眼成百上千,足足壓住“四眼晴”,能一路護衛(wèi)新娘子的喜氣。
旺轎。娘家的發(fā)轎爆竹三響之后,轎夫即轎杠上肩,起步欲走。當轎夫等人剛邁出三步,新娘子母親雙臂抱緊轎杠往后拖。因轎夫知道“旺轎”的鄉(xiāng)風(fēng),也就配合新娘子母親完成進三步退三步的“旺轎”。這時的爆竹“三響”,是娘家人祝福新娘子進了婆家門后,婆家人福、祿、壽三星高照;“三響”的寓意還有一說,就是期望新娘子的兒子日后連中三元,出人頭地。至于旺轎的內(nèi)涵,則與本縣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當?shù)厝耍ㄍ林╋L(fēng)俗大同小異。所謂“大同”,幾處鄉(xiāng)民皆以“旺轎”形式祝福婆家、娘家兩頭興旺;“小異”呢,便是定埠鄉(xiāng)風(fēng)的“進三”、“退三”使祝福“興旺”的心愿又深了一層,進了一步,要興旺三代。